“留学红利”越来越小 上海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这并不表明留学是负…
??摘要:“这些年来,海归结构、层次、需求、纬度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上海进入了‘大众海归’时代。”王闽表示。
“老一代的海归人才,他们会说,我们掌握了最前沿的科技,我们有国际视野,现在的青年海归,结构、层次、需求、维度,都不一样了,可以说,上海已经进入了‘大众海归’时代。”在今天“青年海归下午茶——聚焦新时代、新起点、新展望下的在沪海归青年”研讨会上,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宝山分会会长王闵说。
随着上海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留学人才归国、来沪发展成为热潮。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主办此次研讨会,就如何发挥青年归国留学人员聚集的人才优势、找准上海发展与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结合点、关注海归青年面临的难点痛点、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问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课题组发布了《聚焦新时代、新起点、新展望下的在沪海归青年调研报告》。
海归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选择回中国发展的留学人员累计达300多万人。
上海是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和工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据本市人社部门统计,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5万人。2017年度落户上海的留学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海归群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此次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海归青年中,博士研究生占11.11%,硕士研究生学历占66.67%,大学学历占21.3%。海归青年在企业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比例很高,在企业管理、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闽于1992年留学回国,多年来,他切身感受到留学人员群体发生的变化。“在他看来,目前在沪海归群体呈现大众化、多元化、规模化三大特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中国如此量级的留学生群体,当下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青年海归已经形成创新创业的巨大力量。”王闽介绍,今年3月开始,市欧美同学会宝山分会开展了新时期如何发展青年海归组织的调研和实践。
通过调研,他们还发现,青年海归普遍具有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建设,注重实现社会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青年海归的需求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
“留学红利”越来越小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随着“全民留学”浪潮的兴起,留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和多样化,近年来“留学红利”也越来越小。
报告显示,留学红利变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就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据智联招聘一份调查显示,2/3的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员工时对海归和其他应聘者一视同仁。二是薪酬优势减小。据报道,八成海归留学人员回国的工作签约月薪低于1万元,海归青年的期望薪酬和实际薪酬都与本土相同层次的毕业生越来越接近
。三是“海归”变“海待”现象增多。由于不适应国内环境、缺乏实习机会、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原因,许多海归刚回国时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尤其在上海郊县地区和学历较低、毕业学校不知名的海归群体中,“海待”现象更为突出。
王闽认为,这并不表明留学是负收益的。“海归青年的竞争力,更加依赖于自身综合素质,而不是留学光环。”王闽说,海归青年需要适应本土环境,克服长期脱离国内环境造成的缺乏经验和人脉的缺憾,同时摆正心态,给自己定好合理预期,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深入青年海归,问计问需
这份基于上海海归青年的问卷调查还显示,上海对海归青年有很强的吸引力。“愿意”和“十分愿意”在上海发展的海归青年占9成以上,无所谓的占7.41,不愿意的很少。
海归青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意愿
“如何扩大组织履盖面,如何发现和培养人才,如何增强人才凝聚力,进而进一步团结凝聚海归力量,是我们目前专注的课题,”王闽说。
这也是欧美同学会举办“海归下午茶”的重要原因。自2019年1月首次活动以来,“海归下午茶”已举办14期,活动于每周六下午举行,深入青年海归,问计问需,破解青年海归工作的难点。
“海归下午茶”每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文艺从业者传授知识经验,分享人生经历。目前,“海归下午茶”已吸引上千名粉丝,吸纳了多个校友会、外企参与,成为在沪青年海归当中颇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此次研讨会共设创业创新、职业发展、生活家庭、社会公益等4个圆桌论坛。话题聚焦青年海归的创新创业,青年海归职业经理人,青年海归的教育、子女和婚姻,以及社会职责、慈善和公益等。
在王闽看来,“海归创新创业已经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目前更强调团队合作,我们希望为海归提供更多职业发展和创业经验。”
王闽认为,与老一代海归集中于科教文卫领域不同,青年海归的就业范围扩大,一些海归面临选择在何处落地发展的问题,同时对于归属感、亲情提出更多需求
,对社会公益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看到,青年海归在参与公益的同时,也在促进养老、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