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考研逻辑写作考前押题预测
2023届考研逻辑写作考前押题预测
各位同学,大家好!
? ? ? ? 我是万学教育集团专业硕士教研中心的杨岳老师。2023届考研即将到来,在最后阶段,关于“管理类综合能力”和“经济类综合能力”的逻辑写作,提醒大家以下工作需要重视:
1.逻辑选择题的考点/题型识别 ?????????????——高度重视提问
2.逻辑部分的理论需非常熟悉 ??????????????——见“考点预测第一、二、三部分”
3.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模板 ???????????????????——见“考点预测第四部分”
4.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分析错误需深刻,尽量不机械 ?——见“示例29~42”
5.论说文的结构和基本写作套路 ?????????????????——见“考点预测第五部分”
6.论说文的保底方案 ???????????????????????????——见“论说文主题预测”
7.论说文的更佳审题及高级论证结构 ?????????????——见“示例43”
大家亦可通过哔哩哔哩app在“用户”中搜索“杨岳逻辑”,或者通过新浪微博“杨岳老师”和我进行沟通。
祝 考研成功、金榜题名!
?
杨 岳
2022年12月
?
考点预测第一部分:形式逻辑考点预测
1三段论、 ??
2选言命题★
3假言命题
4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PQ推理★
5连锁推理★
6二难推理、
7真假话判断★
8结构比较★
?
一、三段论
(一)定义:
由2个前提推出1个结论的、包含了3个概念的必然性推理。
中项——在两个前提各出现一次,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
(二)判定规则:
简单规则——
1.有且仅有3个概念(提防题干中出现AA式偷换概念)
2.特 + 特 ?推不出
特 + 全 ?推出特
3.否 + 否 ?推不出
否 + 肯 ?推出否
兜底规则——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
二、选言命题
(一)相容选言命题
1.一个肢或多个肢为真,则相容选言命题为真。(P或Q)
2.负命题: ?非P?? 且?? 非Q
3.或者… 或者…/也许… 也许…/可能… 可能…
(二)不相容选言命题
1.有且仅有一个肢为真,则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要么P,要么Q)
2.负命题: ?(P 且 Q)? 或?? (非P 且 非Q)
3.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二者必居其一
?
三、假言命题
(一)充分条件的定义:
1.给出某条件,则必有某结果
2.不给某条件,则结果不确定
3.立足于该结果,不必然倒推回去的条件
(二)必要条件的定义:
1.不给某条件,则必无该结果
2.给出某条件,则结果不确定
3.立足于该结果,则一定可倒推回的条件
(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标准表达:如果P,那么Q
2.负命题: ?并非(如果P,那么Q)=? P 且 非Q
3.常考表达: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 … /所有的…都是…
(四)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标准表达:只有Q,才P
2.负命题:P 且 非Q
3.常考表达: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除非…否则…=只有…才非…
如果不A,那么不B=不A,不B=只有A,才B
(五)万能公式
如果P,那么Q ?= 只有Q,才P= 非P 或 Q
真假话判断题:把假言命题 变成 相容选言命题。
推理题: ?????把相容选言命题变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四、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PQ推理
两句口诀:肯定P,必肯定Q
否定Q,必否定P
4句解析:
(1)满足起点,?? 满足终点:?? 为真
(2)满足起点,?? 推翻终点:?? 为假
(3)不满足起点,跟必然性结论:为不确定
(4)不满足起点,跟或然性结论:为真
?
?
五、连锁推理
1.标志:某概念出现在2个及以上的推理关系中
【附】推理关系的表达:充分假言/必要假言/充要假言/相容选言/A、E命题
2.步骤:1)变必要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2)变相容选言命题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3)整理出推理链条:A→B→C→D
3.口诀:
顺着箭头,只能以肯定方式完成为真的必然性推理。
逆着箭头,只能以否定方式完成为真的必然性推理。
顺着箭头,以否定的方式推,则为不确定。
逆着箭头,以肯定的方式推,则为不确定。
【特别注意】在最新的命题趋势中,推理链条中的概念,可能不再是完全相同的复现,而只是部分信息的复现。
?
六、二难推理
(一)简单构成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q
p 或 r
所以,q
(二)简单破坏式
如果p,则q
如果p,则r
非q或者非r,
所以非p
(三)复杂构成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p或者r,
所以,q或者s
(四)复杂破坏式
如果p,那么q
如果r,那么s
非q或者非s,
所以,非p或者非r
?
【提醒】直接或间接使用PQ推理规则解题,如果分析对象(选项)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要先转化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再使用相应规则。
?
七、真假话判断
1.标志:题干给出若干条件,并告知几真几假(全真、全假)
2.步骤:
1)变代词,为题干具体所指
2)变假言命题,变为相容选言命题(如果P,那么Q =只有Q,才P = 非P 或 Q)
3.口诀:先矛盾、再包含/反对、最后条件不足做假设【注】包含 就是? 从属
?
八、结构比较
(一)机械比较法【整齐】
句子个数一致/命题性质相同/核心词的位置一致/否定位置相同☆
(二)抽象比较法【不整齐】
抽象出题干与选项的论证结构,寻找与题干最相似的。
【注1】某些情况下,概念或句子需调整位置。
【注2】某些情况下,概念需省略。
?
考点预测第二部分:论证逻辑考点预测
1假设★
2最可能的假设???
3支持
4削弱
5评价A\B\C、解释 ??
6三种特殊题干类型的假设、支持、削弱
?
一、假设
寻找一个论证过程中的隐藏的、必要性条件。
二、假设题型的一整套解题方法
5☆ 加非验证法
4☆ 直接搭桥法
原因结果型题干 ????问题方法型题干 ????△X-△Y差比关系型题干
3☆ ??????因果不倒置 ???????方法找得到 ??????????没有他差
2☆ ??????无因亦无果 ???????方法有效果 ?????????????\
1☆ ??????没有他因 ?????????方法无恶果 ?????????????\
三、最可能的假设
第一种情况:当题干论述有多个缺陷,弥补最大的缺陷的选项,是最可能的假设。
第二种情况:相对其他选项更好的、不完美的假设。
?
四、支持
寻找一个对题干论述有帮助的选项。
?
五、支持题型的一整套解题方法
5☆ 直接搭桥法
4☆ ????/
原因结果型题干 ????问题方法型题干 ????△X-△Y差比关系型题干
3☆ ??????因果不倒置 ???????方法找得到 ????????????有差
2☆ ??????无因亦无果 ???????方法有效果 ????????????合并
1☆ ??????没有他因 ?????????方法无恶果 ????????????没差
0☆ ????支持结论 ?> ?支持前提
六、削弱
寻找一个对题干论述有损害的选项。
?
七、削弱题型的一整套解题方法
5☆ 负命题(矛盾命题)
4☆ ?拆桥法
原因结果型题干 ????问题方法型题干 ????△X-△Y差比关系型题干
3☆ ??????因果倒置 ??????????方法找不到 ????????????另有他差
2☆ ??????无因有果 ??????????方法无效果 ??????????????/
1☆ ??????另有他因 ??????????方法有恶果 ??????????????/
0☆ ????削弱结论 ?> ?削弱前提
?
八、评价A题型
1 看提问 :回答以下哪个问题对于评价题干的论述最重要?
2 看选项 :1)一般以“?”结尾,可以做出两个不同的回答。 ??????????
2)可能以“。”结尾,可以做出两个不同的回答。
3.解题技巧:对答案选项做正反两个方面的回答,将分别对题干起到支持和削弱的效果。
?
九、评价B题型
1 对给定的题干,指出其论证的缺陷或论证的特点。
2 判断标准,看提问:
(1)以下哪个选项最恰当的描述了题干论述的缺陷。【题干论证有问题】
(2) 以下哪个选项最恰当的描述了题干论述的特点。【题干论证无问题】
(3)以下哪个选项最恰当的评价了题干的论述? ??【题干论证是否有问题,需具体分析】
3 解题技巧:直接分析题干,不要用排除法。
?
【提醒】二人论辩的评价B题型,若第一人的论据是客观事实,则无论第二人如何反驳,一般都必须承认第一人论据为真。答案特征:1)论据为真 2)新的解释
?
十、评价C题型
1.看提问——对话体,焦点题
2.解题技巧:(1)正确答案本质上是两个人都涉及到且意见相左的内容。
(2)正确答案大概率与第一个人的论点(Y1)有关
?
十一、解释
1 题干描述了一组矛盾,选择一个选项来缓解这一组矛盾。
2 解题关键:
(1)抓住题干设定的“矛盾”,即抓住解释的对象。
(2)正确答案不用非得“打开”矛盾,只要能“缓解”矛盾即可成为答案。
?
?
考点预测第三部分:语义理解考点预测
1结论型语义★
2代入法语义★
3列表法语义★
4组队法语义★
5排序法语义
6数字推理类语义
?
一、结论型语义
结Ⅰ:要求对题干进行概括和总结。
(1)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上述论证所要表达的结论?
(2)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结Ⅱ: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
(1)题干的断定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2)下面哪一个结论能被上面的论述最有力地支持?
解题关键
(1)抓住讨论的对象【不扩大、不缩小、不转移】
(2)抓住讨论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目的状语】
?
二、代入法语义
1 什么时候用?
(1)当条件不足以推出结论。
(2)当满足题干的可能≥2。【一般通过看提问来判断】
2. 正向代入法
(1)把选项直接代入题干,如果始终不和题干信息产生矛盾,即为正解。
(2)把选项直接代入题干,如果某一步推理中和题干任意一条信息产生矛盾,即不是正解。
?
三、列表法语义
题干提供了众多信息,把这些信息按照2~3个维度来列表,并以“勾”、“差”的方式来表述信息,即可列表解题。
【隐藏条件】每横向、每纵向的格子中,有固定数量的“勾”,剩余的都是“差”。
?
四、组队法语义
题干给了若干个约束条件(3~6),要求对若干个元素(6~10),进行分组(2~3)。
?
五、排序法语义
用一个相同的不等号,来整理题干的全部信息。
?
六、数字推理类语义
变化多端,难度不等。
?
?
?
考点预测第四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
1 结构分
2 语言分
3 内容分
4 逻辑漏洞预测
?
一、结构分
(一)宏观结构(针对全文):总分总
(二)中观结构(针对四个中间段):
1 原则上:有问题的句子的自然顺序
2 特殊情况前置:基础性、贯穿全文、反复多次
(三)微观结构(针对某个中间段)
1 指出错误【必须有】
以陈述的方式指出错误
(1)??? 材料由“……”,得出“……”的结论,这是有待商榷的。
(2)??? 材料得出“……”的结论,这是有待商榷的。
(3)??? 材料论述“……”,该论述过程有待商榷。
以设问的方式指出错误
材料由“……”,得出“……”的结论,这具有必然的合理性吗?恐怕不然。
以反问的方式指出错误
由“……”,得出“……”,材料进行这样的论证,能必然成立吗?
?
2 分析错误【必须有】
(1) 术语的智慧——句型、关键词
(2) 立场坚定的选择某种术语的写法
3 评价错误【可以有、不建议有】
写法1:此处论述有~之嫌。
写作2:故其论述不足信。
二、语言分
(1)语言精炼流畅——不用长难句、没有语病(成分完整、注意标点使用正确)
(2)不主观、不绝对
(3)中立、客观
?
三、内容分
(一) 标题:Y吗?似是而非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结论
(二)? 首段:对主论点进行质疑
1 单论述主体首段
材料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但是,其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都存在不妥之处,分析如下。
2 多论述主体首段
围绕“~~~”,甲乙双方(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端,发表了各自见解,然而双方的论证均有问题,具体如下。
(三)中间段:
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来引导每一个中间段。
每个中间段:一定要指出错误;一定要分析错误。
“分析错误”的高分秘籍——(1)术语的智慧:是分析思路,而不是模板。
????????????????????????? (2)分析内容描述尽可能有说服力。
????????????????????????? (3)强化“分析错误”的逻辑关系。{构建论证闭环}
(四)尾段:
1 单论述主体
综上所述,材料没有提供更充分的证据用来证明……,要加强这个论证,还必须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
2 多论述主体
综上所述,甲乙双方(支持者和反对者)关于“~~~”的论证均有缺陷,要增强其论证,双方都必须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
?
【提醒1】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问题,应放在段落(论证)中分析。
??? ——以段为单位来判定,某句子是否成为你的分析对象。
?
【提醒2】能力范围内,挑选对材料论证伤害更大的四处,为分析对象。
?
【提醒3】两个句子的错误类型一致,没有关系,可以都写。
????????? 两个有问题的句子,文字内容高度接近,不建议多选。
?
?
四、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漏洞预测
01混淆概念
?? 材料将A、B视为同一个概念使用,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二者不同。
?
【示例29】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力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营保持平衡。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吗?恐怕不然。“权力平衡”和“权力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宜混为一谈。如,企业中的董事长、总经理、一线员工的权力处于平衡的状态,但三者之间明显权力不平等。故基于权力平衡做出的制度设计,未必蕴含了平等观念。(材料论述有“混淆概念”之嫌。)
?
02概念界定不清
在没有清楚界定核心的情况下,材料便完成其论证或得出其结论,考生分析的重点是对概念做出某种界定,则将削弱材料论证。
?
【示例30】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
??? 材料论述,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这欠妥当。诚然某些行业、部分情况下的生产过剩可能只是表象,但若某行业的“生产过剩”指的是其产能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真实需求,则这样的过剩确实是事实而并非假象。(材料的论述有“概念界定不清”之嫌。)
?
03类比不当
?? 材料对A、B进行类比论证,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二者在甲、乙等方面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导致A、B不宜类比。
?
【示例31】在我们国家,大多数证书都是有有效期的。不要说驾照、营业执照等年年要年审的证书了,连身份证也是有个十年或二十年期更换的规定,然而我们的结婚证书,是不需要年审、不需要换证的。我认为结婚证书也应有有效期。新领的,有效期7年;到期后,需重新到民政部门去办理续存手续,续存十年,十年过后,就可不用办续存手续了。
??? 难道驾照、营业执照、身份证等大多数证书有有效期,就能得出结婚证书也应有有效期?驾照等大多数证书涉及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公民或企业两个不对等主体,而结婚证涉及的是男女双方两个对等主体。故不宜由驾照等证书有有效期,简单类推出结婚证也应当有有效期。(材料的论述有“类比不当”之嫌。)
?
04条件关系谬误
(1)材料认为A是B的充分条件,考生分析的重点:一般是分析为何A对于B不充分。
(2)材料认为A是B的必要条件,考生分析的重点:一般是分析为何A对于B不必要。
?
【示例32】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一种德行必须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让大家受其感染并化为自觉意识,然后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吗?这难以令人信服。材料判定社会道德精神的形成途径太过于绝对化。道德精神形成的途径有很多,大众传媒传播只是其中一种,例如家长的道德教育、学校的道德培养等同样是道德精神形成的途径。(材料的论述有“条件关系谬误”之嫌。)
?
05另有他因
材料论证中关于某结果只讨论了某一个因素,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存在其他的因素也将影响该结果。
?
【示例33】2014年11月,中国互联网大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围绕网络假货问题各自发表了看法。…… 马云说:“你想想,25块钱买一个劳力士表,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你自己太贪。”
马云称,“25块钱买一个劳力士表,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消费者自己太贪”,这欠妥当。马云认为消费者在网购平台买到假名牌是因为其贪婪,然而淘宝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知名电商企业,故消费者之所以相信可以低价在网购平台买到名牌,可能是因为信任淘宝,而不必然是因为其贪婪。(马云的论述有“另有他因”之嫌。)
?
06另有他果(论述太过于绝对)
材料论证从A出发,必然性的得到B结果,考生分析的重点是基于某种考虑,可能存在其他结果。
?
【示例34】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赖以存在的行为特点是不事张扬、不为人知。既然如此,它就得不到传播,也就不可能成为社会的道德精神。
无私奉献的精神特点是不张扬、不为人知,因此,无私奉献就一定得不到传播吗?无私奉献的精神特点是基于奉献当事人而言的。当事人不传播,并不代表被救助者或旁观者不传播。设想若被救助者或旁观者通过媒体来进行宣传,无私奉献的行为仍旧可以广为流传。(材料的论述有“另有他果”之嫌。)
?
07强拉因果
??材料论证中认为A、B间有某种关系(注: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二者之间很可能并无关联。
?
【示例35】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
材料论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善举经媒体大力宣传后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就从根本上使这一善举失去了默默无闻的特性,这欠妥当。善举者的默默无闻在奉献做出时就已成客观事实,而“媒体宣传导致为人所知” 是在无私奉献行为做出之后,二者之间并
无关联。(此处论述有“强拉因果”之嫌。)
?
08标准不当
材料论证中直接或间接的把A视为B的标准,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A可能不适合视为B的标准 or 除了A,还需要综合甲、乙等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
?
【示例36】2006年起陆续有人提出取消“黄金周”的建议。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代之以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小长假”。2012年,“国庆黄金周”后,彻底取消“黄金周”的声音再次引起公众的注意。
反对取消者则认为:第一,“黄金周”对旅游业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经济的拉动也功不可没。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能只看到弊端就彻底取消。
反对取消者由“黄金周”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拉动起到积极作用,得出不应该取消“黄金周”,这欠妥当。诚然“黄金周”对旅游业及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否应保留“黄金周”不能仅仅依据“经济”这个单一指标。我们应该结合“经济、交通、环境”等多个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反对取消者的论述有“强拉因果”之嫌。)
?
?
09自相矛盾
材料一方面说,~;另一方面说,~。上述两方面构成冲突。材料论述有自相矛盾之嫌。
?
【示例37】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材料一方面说,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人们缺衣少食,因为“缺衣少食”属于“民生问题”,那么按照材料的逻辑,政府就应该管理生产不足;另一方面说,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政府不必干预。上述两方面构成冲突。材料论述有自相矛盾之嫌。
?
10非黑即白
材料认为A、B构成某选择的全部,考生分析的重点是为何某可能还有其他选择,如C。
?
【示例38】反对取消者则认为:……第三,目前我国可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仅有三成,年假制度不能落实,“被放假”毕竟比“被全勤”好,实在的“黄金周”毕竟要比虚无
缥缈的带薪休假更加现实。
??? 反对取消者由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仅有三成,年假制度不能落实,得出不应取消“黄金周”,这欠妥当。人们并非仅有“带薪休假、年假”和“黄金周”,由于端午、春节等节假日的存在,反对取消者由带薪休假和年假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得出一定要保留“黄金周”,不具当然合理性。(反对取消者的论述有“非黑即白”之嫌。)
?
11不当假设
材料论证的完成须建立在其隐藏条件W的基础上,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W不必然成立。
?
【示例39】如果工人遇见到工资报酬高,那么所有的工人都会争先恐后选择在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企业工作,这样一来,低技术、低附加值、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自动淘汰出局了,市场上最终生存下来的都是采用先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 难道所有的工人都会选择到高报酬的先进技术企业工作吗?姑且不论此类企业对于员工的学历、能力等一般会提出较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工人可能无法达到。即便不考虑这点,人们对于工作单位的选择,不仅考虑薪酬,而是会结合福利待遇、工作强度和环境、交通距离等进行综合分析。(材料的论述有“不当假设”和“标准不当/另有他因”之嫌。)
?
12 样本不具代表性
材料通过某调查统计,得出Y的结论,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不接受材料中的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13 样本容量不足
材料通过某调查统计,得出Y的结论,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调查对象虽然可以作为样本,但数量太少。
?
【示例40】国内公布的一项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大城市的数字阅读率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数字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即将成为国人主要的阅读方式。
材料由一项针对大城市的数字阅读调查分析报告,得出“数字阅读即将成为国人的主要阅读方式”,这欠妥当。姑且不论中国拥有众多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即便城市,也分为大、中、小型,所以仅由针对“大城市”的数字阅读调查,来得出“国人”的阅读方式的改变,不具当然合理性。(此处有“样本不具代表性”之嫌。)
?
14 以偏概全
? 材料通过“部分”为真,得出“所有”也必然为真,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部分”不足以代表“所有”。
?
【示例41】中国经济的起飞和在世界的崛起,可以作为“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证。
材料论述,中国经济的起飞和在世界的崛起,可以作为“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证,这是欠妥当的。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充沛的人力资源、发达的互联网基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故中国的起飞和崛起有其特殊性,而不足以代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发展趋势。(此处有“以偏概全”之嫌。)
?
15 属性关系判断谬误
材料通过已知前提得出必然性结论,考生分析的重点是指出为何更应该得出或然性结论而非必然性结论。
?
【示例42】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 难道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便可得出“人类也一定如此”吗?恐怕不然。材料认为,祖先类人猿具有的属性“是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后代人类也一定具有。然而,祖先具有的属性,后代可能不具有。如,类人猿善于在森林中攀缘,人类则不然。(此处有“属性关系判断谬误”之嫌。)
?
考点预测第五部分:论说文
1 结构
2 内容
3 论说文主题预测
4 论说文写作框架
?
一、结构
(1)全 ?文:总-分-总
(2)简单的论证结构——
横列式:共5段(可能4、6段)
???? ?对照式:共4段
复杂的论证结构——
???? ?点、正、反、深、联、总
????? 点、正、反、操作、问题、对策、总 ?★
????? 点、正、反、不充分、风险、总
(3)平行式:个人、企业、国家、社会【注意某些材料只能在“国家、社会”层面书写】
???? 递进式:个人→企业→国家
?
二、内容
(1)??? 标题:抽取中心论点的灵魂,而不照抄
(2)??? 首段:材料式开头:引(引材料)–发(过渡)—立(中心论点)
【注】引材料过程中,一定要带出和强化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 ?
(3)主论点、分论点的位置
主论点:出现3次——标题、首段的最后一句、尾段的任意位置。
分论点:在每个本论段的段首必须出现,在每个本论证段的段尾建议出现。
(4)主论点、分论点的表达
二者都要求:正确、简明扼要、成分完整、不修辞
分论点要求:1.相交为空(必须做到)、相并为全(尽量做到)
??????????? 2.逻辑关系正确
??????????? 3.分论点的格式尽可能保持一致
(5)某个本论段的写作套路
???? 分论点。说理2~3句。举例1个详例或2~3个略例。推广并回扣分论点。
【注1】 说理是更好的论证方式。如无法通篇说理,则“先简单说理,再简单举例”。
【注2】说理和举例,都必须有内在逻辑,而其内在逻辑应扣死分论点。
(6)尾段
总结归纳式/联系现实式/模板式
?
三、论说文主题预测
1. 合作、创新、选择/取舍、高标准
2.社会热点问题
3.成功的某种特质
(担当、虚心、踏实、坚持、勇敢、信念、专注、理想、把握机遇)
4.教育、人才、感恩、和谐、可持续发展
5.论辩关系型:如竞合(竞争中合作)、如言行(言行一致)、如富仁(富仁共存)
6.人与社会型:淡泊名利、乐于助人
?
四、论说文写作框架
【示例4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他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固执的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吃到食物,改变命运。
?
【主题解析1:应拒绝盲从,保持独立思考】
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而只会盲从,毛毛虫的“跟随习性”,使得它们在一步之遥的食物面前被饿死。这启发了我们——应拒绝盲从,保持独立思考。
【框架1】中心论点:我们要拒绝盲从,应保持独立思考
分论点1: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分论点2:反之,一味盲从会使得人们失去判断力,不利于个人发展
分论点3:独立思考如此重要,为什么不少人仍旧会盲目从众呢?
分论点4:我们应如何摆脱盲从、独立思考呢?
?
【框架2】中心论点:我们要拒绝盲从,应保持独立思考
分论点1: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分论点2:反之,一味盲从会使得人们失去判断力,不利于个人发展。
分论点3:独立思考是成长的利器,但要预防其风险
分论点4:独立思考重要,但不足以保证成功。【比重小于20%】
?
【主题解析2:创新】
由于缺乏创新,毛毛虫的“跟随习性”,使得它们在一步之遥的食物面前被饿死。创新对于毛毛虫的生存至关重要,生物如此,企业亦然。这启发了现代企业管理者——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框架1】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3:企业应如何创新呢?
分论点4: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利器,但要预防创新的风险
分论点5:要解决创新中的上述问题,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分论点6:创新重要,但仅依靠创新,企业可能还难以发展、壮大【比重小于20%】
?
【框架2】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3:企业应如何创新呢?
?
【框架3】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3:企业应如何创新呢?
分论点4: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利器,但要预防创新的风险
?
【框架4】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4: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利器,但要预防创新的风险
分论点5:要解决创新中的上述问题,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
【框架5】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3:企业应如何创新呢?
分论点6:创新重要,但仅依靠创新,企业可能还难以发展、壮大。【比重小于20%】
?
【框架6】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分论点6:创新重要,但仅依靠创新,企业可能还难以发展、壮大。【比重小于20%】
?
【框架7】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很多企业正是善于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
分论点2:反之,不少企业也正是因为不善于创新而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
【框架8】中心论点: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1:创新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分论点2:创新有助于企业扩大收益
分论点3:创新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
?
【框架9】中心论点:无论个人、企业、国家,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分论点1:创新有助于个人进步
分论点2:创新有助于企业发展
分论点3:创新有助于国家繁荣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