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文字版考研全知道
??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科不断发展与创新。“美术学”的大视野已经逐渐转向多层次、跨学科、多领域交叉合作的综合型、实验性的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跨媒体艺术学院是广州美术学院通过数年时间打造的一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学科集群。这也是广州美术学院为应对全球视觉文化的发展态势和创意文化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所引领的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新兴艺术和创意媒体的发展迈出的崭新的学术脚步。
跨媒体艺术学院是面向未来艺术发展的学院,2018年由实验艺术系、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摄影与数字艺术专业整合而成。其中,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前身——实验艺术系成立于2011年,是继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之后在国内第二个成立、并且在华南六省唯一以实验艺术专业招生的系别。跨媒体艺术学院应时代的发展和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学的成长而生,是艺术界和产业界交流沟通的高端教育平台,秉持“立足当下、实验创新,整合公共知识、运用前沿技术”的理念,以培养艺术领域“导演型”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为目标。
学院宗旨:
促进协同创新力量的开发,推动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倡导“艺术融入社会生活”、“做有用的艺术”,使新艺术的创造力投入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当中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正能量。在教学内容上,全面优化新兴视觉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科技、人文、自然的三重结合以及传统与当下的多重对话。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整合公共知识的行动能力、跨领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对新观念、新技术的判断和应对,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培养学生掌握新兴媒体的技术,也培养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推进理性地思辨,在实操创造和抽象分析中得到平衡发展,并广泛地适应社会,从而形成一种“与多种学科交流沟通的持续的自我学习和探索问题的生长力。”
师资团队:
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学团队汇聚了来自毕业于国际名校具有高学历和新兴交叉学科的跨学科、跨专业优秀人才,梯队建设层次清晰、合理、富有活力。现有专任教师30人,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达50%,其中多名教师有海外留学及工作背景,目前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是一支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学缘、年龄、学位结构科学,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优质教学团队。
合作平台:
为加强与国际艺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国际协同育人平台,迄今为止,跨媒体艺术学院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3所国际艺术院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输送与接收国际交换生65人,完成了百余场高质量的国际工作坊及学术讲座、论坛和展览。同时与雄安新区、华为科技、德化陶瓷、广东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及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拓展面向业界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的同时将学院与社会无缝链接,为社会有效地输送专业的艺术创新力量。
学生工作:
跨媒体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近5年来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项目共计1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体现了我院日臻完善的教学思路,不仅得到国内外兄弟院校和相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同时在新兴的企业平台和行业组织受到广泛的认可。
学院领导
院长:冯峰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劳业辛
专职副书记:麻丽
副院长:刘庆元
导师介绍
冯峰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从事艺术创作及艺术教育至今,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任实验艺术系主任,2018年任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曾担任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艺术节艺术总监。
冯峰历年的艺术创作活动尽管涉及绘画、摄影、雕塑、装置、影像、公共艺术、实验设计,以及小说等多种范畴,作品主题一直向着不同领域流转,然而,内在于其作品脉络,则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于常识和权力的怀疑与拆解。“对知识的兴趣一直是冯峰艺术贯穿始终的主题,但这种兴趣与其说来源于掌握知识的愿望,不如说来源于对所有确然性知识的怀疑,来源于某种‘搅局’的冲动,这种冲动从语言与图像关系的课题开始,很快就延伸到对科学分类、知识机制甚至艺术生存的专业边界的怀疑,他也因此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身份:画家、作家、医学爱好者、雕塑家、设计师,以适应这种搅局者的角色。”
冯峰绝不是一位没有争议的艺术家,他常常使用流行符号造成似是而非的戏谑效果,以触及商业传播、法律版权、伦理政治与个人创作权力等方面的模糊地带,从而挑战人们对某一规范观念的认知,并形成公共讨论事件,这也是他一贯延续的关于矛盾性和模糊性的创作研究。
刘庆元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1972年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刘庆元教授擅长材料以及符号语言的创新把旧时代的形式感和符号体系改造成具有当代性的流行产品 刘庆元热
衷于在他的“符号兵工厂”内改装各种宣传性武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木刻画变成了透光片、招贴画变成了灯箱、灯箱变成了景观。刘庆元创造出了一种符号斗争的新形式。现在他剩下的工作,不是游行、也不是张贴,而是接通灯箱的电源并按下开关,然后他退隐到作品的旁边,是为了让符号的斗争进行到底。主要个展有:2008年“复制者:刘庆元+亚状态”,广州扉艺廊,广州,中国。2005年“开放的工作室”,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广州,中国。2003年“木刻纪事”,广州学而优书店,广州,中国。2001年“一时期的片断生活”,深圳物质生活书店、阳江世界书店,中国。1999年“刘庆元黑白木刻展”,广州博尔赫斯书店,广州,中国。
邱志杰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总体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邀艺术家,同时受聘于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福建漳州人,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和广泛的文史阅读,在家乡追随 郑玉水 先生等学书法篆刻。读美院之前就接触到当代艺术并有志于此。 1988 年开始在浙江美院读版画系,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响。毕业作品《大玻璃》和1990年开始的课外创作《重复书写兰亭序 1000 遍》即被编入“后八九”思潮。
管怀宾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现居中国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
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他的艺术是自由的,他不拘泥于固式的思考与固定的媒介,而执着于观念与精神的追求。同时他的艺术也是自我的,既非形而下的技术所为,也非完全放任的自我宣泄。在他看来艺术是观照自我、认知世界、叩问世界的过程,他的作品总是一场穿行精神的视觉体验。
陈庆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巴黎第八大学艺术图像和当代艺术研究院成员。创作的媒介主要以装置影像为主,也涉及摄影和行为等。2002年留学法国,2016年开始在广州生活和工作。2005——不列塔尼欧洲高等艺术学院(法国)视觉传达艺术学士,2007年——不列塔尼欧洲高等艺术学院(法国)视觉传达艺术硕士,2009——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硕。2015——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博士。
杨义飞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杨义飞,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文学学士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史论,文学硕士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外聘教师,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讲师。获2007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年度最高奖。“没有固定的理念”,假设这也可以算是一个理念,那就是允许所有的想法,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边变界得越来越模糊。2005年 独立短片《保温瓶》副导演,参展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珠三角影像单元。2005年“大声展”OCT艺术中心,深圳。2005年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OCT艺术中心,深圳。2007年 独立电影《马乌甲》,副导演,获2007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年度最高奖;2007大声展开幕电影。2012年 第二届交流改变人生系列展,2013年“形塑--新具象雕塑展”,二十一空间美术馆,东莞。
邓碧文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1982年生于湖南。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研究生,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教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个展:“无尽参与链上的一个时刻”,独角兽艺术空间。参加的重要群展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深圳设计互联;“极限频率:AMNUA学院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动·静”,NO! 空间;“这个世界待改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实现之外”,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身体噪音”,上海同祺文化艺术中心;“粉红中国”,英国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十八案——中国实验艺术教案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双年展新人特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一千零一夜当代艺术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劳业辛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校摄影教育专委会副主任,拍摄过众多平面及影视作品。
刘琛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公共传媒管理博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of UK)艺术学硕士(Master of Arts),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学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及新媒体艺术、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与传播。
张啸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学硕)、实验艺术(专硕)
长期从事数字媒体与影视动画设计研究,,文化媒体传播理论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创新传播与数字编辑教席教授的研究员;法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 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 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 理事;广东华侨历史学会 理事;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与智能交互”专业委员会 委员;国际动画协会 (ASIFA) 中国分会 专家委员;“创新2.0”时代的博物馆跨文化传播和理解—以中法博物馆数字媒体研究为例;数字技术及影视学科发展状况分析与跨媒体学科交叉建设研究;数字影像与跨媒体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动态媒体数字影像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武汉动漫产业驱动因素分析与提升湖北创意产业发展竞争力的研究;AR交互识别技术在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儿童教育产品开发中的创新研究;“拾梦与食梦”动画短片制作。
冯原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专硕)
冯原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城市学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设计教育研究,在建筑学、设计学和当代艺术研究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研究成果在上述领域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他还是非常活跃的城市形象、建筑、艺术领域的媒体代言人,在报纸、电视、网络中有大量的言论,有较大的公共影响力。同时,冯原还是资深的空间设计师和形象策划人、艺术策展人,有多重要的、成功的设计方案和完成作品。其中,在城市导向设计、空间标识设计、景观与公共艺术上面均有代表性的创作,1984年-1987年:于广东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任教师,1990年-1992年: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师担任素描教学工作;1992年-1998年:从事艺术经纪和设计实践,先后创办了三家艺术空间和设计公司;1998年--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实践。
何建翔
研究方向:实验艺术(专硕)
1972年生于广东新会,1996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200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先后任职于比利时VK建筑师事务所和中信华南(集团)建筑设计院,现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2007年作为中方主持建筑师完成广州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该建筑曾获2008年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公共类建筑金奖。2007年底何健翔与蒋滢正式组建源划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事务所立足于对珠三角城镇群的社会空间文化研究,尝试以跨文化的工作方式介入于不同尺度的空间设计。自2009年起,他对珠三角城市历史和记忆保护更新的研究成为源计划设计和研究的重点。源计划建成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设计奖项,在其中包括德国ICONIC建筑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的终极提名,且多次参与深港建筑双年展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真题回顾
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初试真题
1.方案草图:列举六个让你感触最大的艺术作品,题材不限、材料不限。
考试时间:3小时
2.创作:以“生活的回忆”为主题进行创作,需表明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思路。
考试时间:6小时
图片整理|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文稿来源|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未经允许请勿使用本文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