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经验三个月辞职备考拟录c9,心态是考研人的大姨妈(我的考研经历)
?前言
只看标题也许很励志,其实我在此之前已经历一次考研,由于目标过高而失败,拒绝调剂后又选择工作,短暂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因此决定辞职再考,9月份办完交接临近十月才真正开始3个月的备考之路,由于是第二次备考,三个月398分的成绩很大一部分是”吃老本”。下面结合两次备考经历谈谈经验和教训。
写这篇帖子的初衷是想告诉那些想考研有瞻前顾后没有出行动的人,别再犹豫了,也许这条路充满艰辛和阻力,但是上天一定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年轻就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别等到人到中年时再去想,如果我当年考了研会怎样。
?选择篇
(一)关于考研
考研是一场高质量的选拔性考试,而要想从中突围需要你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选择前的信息搜集和深思熟虑、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精细且合理的计划、严格的执行力、良好的心态。上述五条我认为缺一不可。
有关选择前的信息搜集,这一点需要自己多去看帖子,多问学长学姐,多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结合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深思熟虑,做出最优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定的目标过高最终名落孙山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就彻彻底底变成了荒芜的沉没成本,因为调剂的都不是很好的选择,至少相对你一志愿要次优,而如果定的目标过低将会导致动力不足,甚至结果可能是,即便你读了研对你提高自身竞争力的 助不大。因此在综合各方信息和合理的自我评估之后确定合适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接下来就需要学习过程中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还要有严格的执行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的复习效果。而心态是考研人的大姨妈,从始至终都会影响你的复习效果以及你考场上的发挥,健全的心态比智慧更有力量。
(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估
在确定目标院校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评估,因为从大数据
来看考研的成功率不高。选择一个合理的目标的第一步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考研的分数组成:知识面实力*60%+心态值*25%+应试技巧*15%,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公式。
知识面实力评估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模型y=kx+b的参数估计的过程,y代表你的潜在实力,y值越高意味着你可以挑战越难的学校,截距b是你现有的知识基础,自变量x代表时间,而k值是你的效率值,也是最关键的系数,它决定了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将y值增加到多高的高度,如果你对游戏、手机、其他娱乐方式多迷恋一些,那么你的k值就会因此降低。
心态和应试技巧虽然没有知识面实力占比大,但也不可忽视。如果你在过往的大型考试中发挥总能给你惊喜的的话,说明你的心态和应试技巧水平比较好,可以选择”院校选择合理区间”的偏上面区间对应的院校;如果过往的考试中你总是发挥正常,那就选择合理区间内的中间区域对应的院校;如果你在面临大型考试时,总是遇到一些小状况比如生病或者心态容易崩溃,那就降低目标档次选择合理区间内的偏下区间对应的学校。
?初试篇
(一)政治80
书单: 精讲精练、 高分宝典、 1000题、风中劲草(没看完)、 讲真题、 形势与政策、肖四肖八、蒋五、任四、米六、米三、 八套卷、任燕翔8套卷、流传的各个机构的模拟预测题(电子版)。
我还记得第一次考研备考时9月开始复习, 的全套书目都买了,看精讲精练做1000题,1000题做了三+遍,第一遍全做答案写在靠近书缝的位置,第二次做时遮住答案再做,第三次只做错题,心想着我1000题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客观题得考到40吧。到后期看了 冲刺课,也看了几遍风中劲草,伴随着又扫了一遍1000题上的错题,做了肖八和肖四,最后两周,狂背肖四。最后临考前我觉得政治花费的精力不少,给自己的要求是客观题40+,然而上了考场拿到试卷,看到主观题被肖四命中好几个美滋滋,可是客观题,题干都很长,干扰项都很难辨识,根本就不是1000题上那种纯粹考知识点的模式。
第二次备考,我大概十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复习政治。在开始每一门时我都会把重点章节标记出来,一开始我从精讲精练下手,并把大纲调整部分打印出来,在精讲精练里做出标记,伴随做一千题,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对1000题的作用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时间表,调整了复习方案,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全部做了,思修和史纲我没有做完,看一遍精讲精练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有的章节题量较少一天就做两章,而史纲和思修的学习,我跟了 (陆寓丰)的强化课程,我认为她是我听过的课程里讲课最精彩的老师,看了她的课再看扫一遍精讲精练就比较快,再去做一千题,史纲和思修我是挑重点章节做的,没有做完,因为时间比较紧,有的章节甚至每年都不会考到,这时候再去死啃1000题这种书真的非常不划算。政治复习完一轮就已经11月中旬了,这时候我边看风中劲草边做真题,真题客观题做完就可以开始刷模拟题,疯狂刷,一直到考前。
以上一直在说客观题的准备,接下来说一说主观题, 12月准备主观题就不晚,主观题我看了 的冲刺宝典和市面上流传的一些电子版总结讲义,我没有大段地去背诵肖四,自己总结的主观题,按热点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总结,后期找到相关的电子档总结资料最好,因为,单纯背肖四,还是挺难记的,而且最后一段时间各科都不能放松,花大量时间在政治背诵上也不明智,况且,就连 老师自己也说:让你们背肖四是为了让你们到考试时”有话说”,因此我觉得语言文字功底还不错的同学,可以只背诵框架,这样也可应对真题里没被肖四预测到的题目.
总结和教训:一句话,不要不做真题,也不要不做模拟题或者只做肖四肖八。很多人会质疑政治做真题的必要性,这里说一下,我认为政治做真题(只做客观题)非常有必要,虽然每年大纲变动很多,但是你要明白,真题对补充知识的意义不大,对审题能力的提高很有 助,而这一点,对于提高政治的应试能力很关键。因为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题目,大部分来自1000题,其实经历了考研的人应该会知道,1000题和真题的差异还是挺大的,1000题只能起到检测和巩固看书效果的作用,如果你只做1000题和肖4肖8,等到考试时,拿到真题你真的会傻眼的。真题可以让你感受下考场上真题风格、多选干扰项如何设置、题号和多选题选几个的联系。因此,在做真题包括后面做模拟题时遇到错题需要你反思究竟是因为记忆性问题出错,还是因为思维出错,是审题的原因出错,还是干扰项设置没有识别到位,总之一定要找出错因反复总结经验提高正确率。模拟题呢,越多越好,因为模拟题的作用是 你预测热点,而真题恰恰是与热点高度相关的,多刷模拟题可以刷出”题感”来,刷模拟题时精讲精练考场上的亲身经历:某个题完全不知道考什么知识点,但是某个选项在做模拟题时遇到几次,猜测是与热点相关,于是凭感觉去选,最后对答案就真的”蒙”对了。模拟题可以出一套做一套,后期物流来不及就刷电子版,很多人模拟题只做肖四肖八,真的很危险,如果政治想拿高分,一定要刷多套模拟题,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人出的题跟真题风格相去甚远,市面的模拟题质量的确是肖老的最高,但只做他的远远不够。米鹏的题有点难出来的比较早买来刷也不错;蒋中挺的五套卷知识点覆盖比较全;任汝芬的题干设置过于简单,但是也能预测到不少,下面我提到的那个蒙对的题,好像就是任四上面的题;还有很多机构的预测题都各有特点不再列举。
最后建议:如果没基础,推荐高分搭配精讲精练配1000题1遍,风中劲草1+遍伴随1000题错题,真题一遍,后期多刷模拟题,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很关键。综上复习还是要尽早开始,没政治基础的同学最晚9月,不要再往后推。虽然都说政治拉不开距离,但是它是回报率最高的一门课了,找对方法,有限的时间内考高分也不难的。当然,如果目标只是60+,可以稍微少花些时间。总之政治这门课,想不过线也难,想高分也不容易,跟热点和政策高度相关,要合理利用市面上资料,不要复习跑偏做了无用功。
(二)英语一74
书单: 单词书、朱伟恋练有词讲、张剑黄皮书全套、20块钱不到的没有详细答案的真题(二刷真题用)、王江涛的作文书。
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好,六级分数也不到500(因为听力差),第一次考研分数也是70+,英语的复习过程很简单明了,前期就是背单词后期就反复做真题,由于我开始比较晚,直接就上真题了,每天中午吃饭时间看朱伟的恋练有词,每天下午做两篇阅读,最开始做早些年份的真题,我从87年开始的,一开始做真题的目的是温习单词,并不深究出题思路,因为早些年份的题比较简单,跟现在的出题风格差异比较大,每做一篇文章,不会的或者生疏的单词会在欧陆词典上查一遍,然后直接写在卷子上,早上时不时抽十几分钟读昨天做的阅读,留意一下不会的单词,我觉得这种背单词方式优于直接看单词书,我买了 的单词书,事实上最后根本没看过,当然朱伟的恋练有词也不错,现在做真题还早,可以恋练有词刷起来,也不会枯燥。到了中期,开始做2005年以后的真题时,这时候就要开始较真了,要分析错因,张剑的黄皮书很详细,认真分析收获会很大。
对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没有刻意去训练,只是把真题做了,我觉得如果词汇量上去了英语客观题没那么玄乎。
作文,无话可说,我没有准备作文,没资格谈这方面的经验的。只能提醒大家要准备作文。
最后,补充一些小tip,近几年英语真题题源大都涉及美国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白宫、三权分立、控枪法案,共和党republican和民主党democrats对持枪案的态度,还有美国的哪些总统是共和党哪些是民主党,还有关于特朗普新政,这些”小常识”的积累的确会对理解文章有一些 助的。
(三)数学三113
书单:李正元复习全书、660(没做完)、 闭关修炼、 真题、 八套卷、 6+2、 4套卷、合工大 (没做完)
先说下两次考研数学复习经历最后总结教训。
大四第一次考研,我从三四月份就开始了,前期精力主要放在数学上,刚开始看了 、 、王式安三位老师的基础课视频,结合着同济版的高数概率论和浙大版的线代教材,持续到5月中旬,我才把把基础看完,紧接着是看三位老师的强化课,直到暑假。整个暑假我做了高数十八讲, 线代讲义,复习全书,暑假后就伴随660继续重复全书,由于看了 线代讲义,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没有看。持续到十月底,我开始做真题,期间自以为学的不错,真题做的分数都能130+,真题做完做了两套传说中很难的 八套卷差不多做到120,在后期就开始有些膨胀,觉得数学还是挺简单的,就把精力转移到政治和专业课的背诵上,最后半个月除了一些同学问我题之外几乎没有再做数学题,最后到了考场上,前面选择填空做的很快,到了后面,第二个大题开始卡壳,第三个大题是定积分的精确定义非常简单,但是我第一眼就当成级数对待,连续两个大题卡顿,加之后面线代有个题写错没地方涂改,心态崩塌。最后结果选择填空全对大题丢了三十多分。
第二次考研,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分配给数学很多,辞职后一边选学校一边开始着手复习,9月底开始我每天只看数学,最初我直接看了 的高数强化视频课,因为从视频入手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认真做笔记,视频中的例题我都会自己再做一遍但是答案不记录在笔记上,一是为了节约时间尽快开始全书,二是避免自己在第二遍做例题时看答案,刷完高数强化视频没有看线代和概率的课,因为这两门比较简单,紧接着就看全书,大概到了11月初,全书做完一遍,我开始做真题,由于时间比较紧急,有段时间我一上午做两套真题,一套近些年份的,一套早些年份的,早些年份的题比较简单,因此逼着自己高效率做题,一上午是很有可能做完两套题的,真题做完就 6+2、 八套卷、四套卷,一天一套,直到去考场。18年的题的确较难,从34所划线普遍降低也能看出来数学平均分低了。18年考场上当时觉得选择题有一定难度,有一题不会,填空题计算量较大,用二阶差分的外衣考了一阶差分的内容,挺新颖的,好在会做,大题我把最后两个高数跳过去,做完线代和概率刚好剩35分钟回过头去做最后两个题,其中一个不太会,但还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结果,最后倒回去连蒙带推地把不会的选择题做出来,涂卡,交卷。参照模拟题选择填空的正确率以为可以130了喜滋滋,回去对了答案选择填空错了4个真的很崩溃,最后成绩出来113,比预估还要低还没第一次考的多,不知道是我对不起数学还是数学对不起我……但录取名单数学单科110以上只有3个人,最终也就释然了。
资料和老师选择总结:高数部分,视频课推荐 ,因为数学刚开始挺难的,他的课不少乐趣和鸡汤,可以让你有足够动力去学习。资料的话高数十八讲和复习全书我都做过,个人觉得一开始做全书比较好,18讲计算量大,有的计算技巧比较鸡肋,考试时用不到,但作为训练,还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总体建议以全书为主18讲可做为补充,当然如果是 的小迷妹也可以只做18讲,这个毕竟和他的强化课配套的,全程跟宇哥就行,毕竟他那么帅。线代部分,资料就用 线代讲义就足够了,全书上线代部分可以不必做了,听 的课结合他的讲义后期再做题就可以。概率部分,我当初觉得直接王世安的强化班就可以,看一章视频就做一章全书。概率论有很多统计量,对比着记忆,最好列个表格。
关于真题的选择,流行的 和 的我都做过。 的真题有部分数一和数二的适合数三考的也编在了里面,但是好像从96年开始的,前些年份的没有。 的真题比较全,从八几年开始的,但没有数一和数二的题。考虑八几年的真题真的非常基础,也不适合限时去做,况且全书里有所涵盖,因此更推荐 的。但是如果是 的忠实粉可以买 的,差别没那么大,不管买谁的书,自己好好做才行。
总结教训:第一,不要以为做真题做到130+就对数学掉以轻心。往年的真题已经在平时做题时见过了,所以不要觉得真题做的高,水平就很高了,上了考场你就知道并不是那么回事儿。第二,不要在最后两周只背政治和专业课而忽略数学,数学要保持做题的状态,一直到去考场,否则会后悔。第三,一定要做模拟题,模拟题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能仅仅依靠真题,近几年数三都不容易,经管大热,像15年那样做做真题就能120+的数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些小tips:第一,做真题和模拟题时一定要限时,出现的一些非知识点和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可以记录在一张纸上总结,到考前,去看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开考动笔前的前几分钟安安静静地去回忆以前的失误,让自己对那些”失误”足够敏感,避免踩雷。这样也能让自己提前进入思考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第二,一些中学知识,比如基本不等式、韦达定理那些可能会用到,注意积累,记在本上,考前看。第三,线代和概率记忆性的只是很多,自己可以抽时间整理总结,做一个表格,对比记忆,事半功倍。此处附上我的tip1的一页总结供参考。
(四)经济学原理专业课131
书单:高鸿业宏微观教材、尹伯成宏微观习题册、平狄克微观教材和对应圣才课后习题答案、多恩布什宏观教材和对应圣才课后习题答案、真题、两本厚的”抄书型”笔记、学姐那里买来的一些资料。
提到专业课,可能很多人的方法都少不了记笔记,背笔记。笔记分为两种:一种是框架型笔记,在前期看专业课时就可以整理,我两次考研都有整理,我觉得边看书边做一些框架总结有助于理解教材和构建框架;第二种是抄书型笔记,是详细的答案,比较费时,便于后期背诵的,我第二次考研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整理,拿来第一年的看的。
刚开始看书我先看了一遍高鸿业版教材重新建立知识框架,工作一段时间第一次考研学的忘了很多,所以没有直接看的两本指定书目,边看书边整理框架,等到高版教材看完,就开始看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书,看这两本书很费时,微观还好,但是有很多案例其实不用看,宏观一点都不应试,书的章节顺序也很乱,由于没人指点,我还是在这两本书上废了很多时间,现在想来浪费了不少精力。看了两遍指定教材后我又开始做尹伯成习题册,一开始除了选择填空其他题目都做了,但是后来时间紧急就只按学姐给的资料的重点题做。我觉得这两本书还是很值得做的,里面的题目都很经典,真题也出现过原题,重要的是通过做题可以锻炼你使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刷了两遍尹的习题册我就赶紧看真题和一些辅助资料了,便于抓重点,做了真题就非常清楚哈工大的出题难度和风格了,这时候再去做指定教材课后题,应付计算题,最后阶段就是反复背诵记忆抄书型笔记和其他资料了。
总结教训:第一,临考前最好拿近两年的真题模拟一下专业课,我因为时间不够没有模拟,两次都吃了大亏。第一次考研,因为知道报考院校专业课压分,所以前面做题一直分点分段,每个题最后都写总结尽量多答由于时间安排和卷面布局安排不合理,导致最后两个论述题只剩半页纸,问了监考老师续答题纸,本来是合理的,因为学长说历年都是可以续纸的,可是偏偏那个老师说没找到,我欲哭无泪,考完就知道可能凉凉了,最后专业课只有98分非常遗憾。第二次考研时,有了第一次教训, 我拿到试卷就衡量了一下纸量,完全足够,于是放心地写,受第一年的压分的影响,尽管学姐告诉我不压分,可我就跟有强迫症似的不写那么多总觉得老师会扣分,到最后一个题考市场失灵20分,我却只用了几分钟草草回答,我不知道老师会给我多少分,反正换我是老师,最多给十分吧。
?心态篇
心态很重要,但是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在面临大型考试时爱患得患失的一个人。可能当一个人更自信的时候心态就会好一些吧,因此好好复习吧,带着自信走向考场可能就更有利于发挥吧。
备考中几个敏感阶段可能会很影响心态,刚开始复习时、暑假、报名、现场确认。刚开始复习时可能会觉得数学比较难,有不少人会看不进去书,暑假时天气较热,自习室很容易坐不下来,如果在家面对的诱惑更大,暑假前还有期末考试等一些事会分心,等到报名时又会纠结学校专业的选择,现场确认又容易放飞自我,往届生不在户籍地考的话又面临工作证明等一些麻烦……总之,坚持下来就好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后记
(一)一些资源
置顶的一些公众号:目标院校的官微,它可能不能为你提供过多的有关考研的东西,但的确能起到激励你的作用。
推荐的app:扇贝单词、 、欧路词典(我用来标记英语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隔段时间就刷一遍,很好用)
需关注的网站:考研论坛、研招网、目标院校官网
(二)有话想说
选择真的很重要,也许我第一次选择合适的学校可能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但是短暂的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加清楚了为什么考研以及读研期间该如何充实自己,也许人生本就没有弯路和捷径之分。如果你是应届生第一次考研,请抓住机会趁年轻好好努力争取一次成功;如果你今年失利想再继续,那么也祝福你,我曾经也是一名loser,但是请相信 最终还是会酬勤。
想要学习更新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了解他们如何成功,又或者为什么会失败。
关注微信公众号:【口碑考研】
还有学长学姐为你一对一答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