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还是出国 我的建议是出国

说实话,国内的考研竞争太激烈了,今年成绩比我还差的同学竟然出国留学了,这让我十分地吃惊,思考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写出一些话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未来!

一、出国

家境允许的话出国吧,别考研了。与申请域外学校相比,考研的失败可能性、风险太大。发达国家学校的法学教育比我国成熟先进太多了,同一个水平的人能够申请到的域外学校一般来说是比考研能够去到学校的排名、教育质量要好得多的,中国教育资源太少了,竞争太大了,能够坐上小汽车的话就别跑马拉松了。

从职业来说,即使有志于学术也可以回国再考研,那时已经读完一个硕士了想要考上研也会简单很多。而绝大部分同学以后是做实务的,在考研上浪费一年时间就是比没考研直接出来工作的同辈落后了一年,而法学职业是看经验的,越老越吃香。

二、考研太难

一个人的考研时间是有限的:一次考研只有几个月,而假如偏科,木桶中有一块短板,就有可能专业课分数平庸甚至单科不过线。例如,民法刑法的案例题是不能取得非常高分的,不能投入过多时间。而刑法的简答题、宪法、商法的题目是比较死的,如果我们想取得120分,这种题目应该尽量答得完美不丢分。

每个科目学到一定程度后是边际效用递减的。用分数来形容:某一科50分而考生可能学到30多分的水平,容易陷入每天学了又学还是没有分数意义上的进步和提升的瓶颈期。这时就一定要把注意力转到自己的其他薄弱科目,或者去提高公共课的分数。总的来说,实现各科的均衡发展很重要,而衡量标准就是考生确保每天的学习都对提高总分有帮助。

三、孤独的痛

考研的孤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孤独是研友无法缓解的。工作的人有单位,读研的人有学校,而大学毕业后考研的学子在社会上像晚上的孤魂野鬼一样是没有安身立命之所,能够看到光(录取)但是很微弱。

而我们在孤独、痛苦中保持理性的同时,仍然要肯定和强调人的主体性,承认人的价值,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认识你自己。只有这样坚守自我的主体性,才能在漫漫长夜的荒原中自信、勇敢地前行。

最后的最后,用太黄太厚序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和我的青春:“我不可能任他尘世多喧嚣,经我凡心立功名;但可以做到法不正解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