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考研范例6篇(临床医学考研考哪几门)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医学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1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划分一定的层次类别,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②非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其中主要包括:a.临床医学类相关专业毕业(如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b.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类专业毕业;c.护理学专业毕业等。③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④非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除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外,以上第②、③、④类来源的学生都可以定义为临床医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完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强化实践、质量优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特点。相对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跨专业学生有其特定的优势,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可以在新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其之前的所学,发挥其所长,具有专业交叉的优势,形成知识互补,但有时又会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另外一个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劣势,也是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部分学生其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到研究生阶段的临床专业学习。形成原因:①入学前所学专业不同,原开设的课程与临床医学有差异,所学的内容与临床医学仅部分交叉,其掌握的临床医学系统知识相对较弱;②部分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会选择放弃临床实习而全身心的投入理论学习,特别是部分跨度比较大的应届考生,由于考试科目与所学科目的差异,很多时候要从头开始自学一部分临床医学知识,造成临床实践时间减少;③由于跨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学习的内容、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和临床医学均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适应期较长。
2改进措施
要解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兼顾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下,抓好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
2.1严把招生质量关,建立基于实践能力考核的研究生入学评判体系
目前研究生的招录模式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评为主,这种招录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如果招生时只重理论而轻实践,必然会给后期的临床实习培养带来隐患,学生不能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招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考核方式可以参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利用实例分析、上机操作等多种实训手段,有条件地采取结合“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式来对考生的医学实践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科学评判,确保招生质量。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则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在确保临床基本操作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结合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同时可以适当放宽待录取专业要求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2.2分类制定培养计划,整体与个体相统筹
在考虑到整体的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下,结合转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培养体系。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的非临床专业毕业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医学相关知识,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考虑与临床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同时鼓励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适当选修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中医系列和护理学等毕业的考生,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前期所学学科的差异,必须有重点的增加相应的医学课程,可以通过以下主要途径:①加开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课;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在校本科生开设的相关医学课程;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校同时要增加投入,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开设适应实际需要的网络课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其他网站的学习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于额外增加的学习内容,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在不影响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为主,并要求取得相应的学习证明或成绩。
2.3建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
考虑到大部分跨专业的学生特点主要是其理论基础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专科实习前必须进一步强化其整体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建构适应研究生教育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通过重新进行临床轮转实习,使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临床轮转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考虑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除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外的全医院的临床轮转实习,并加强出科考核。通过临床轮转实习,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经过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其进入专科培养,该临床轮转实习体系也可以对所有有需求的学生开放。
2.4强化医院统筹管理,构建协同带教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科研、轻临床”不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会出现“重临床,轻指导”的现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重视不足,有的导师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会被要求参加繁重的临床工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研究生从事的只是最基础的如病历书写等工作,对于比较专业的内容得到的指导和操作的机会较少,达不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如果纯粹靠其自身在临床学习摸索,不仅效率低,甚至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其他后果。在专业学习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导师以外,医院或科室要抽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人师表的一线医师组成带教导师队伍,协同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研究生的专科学习管理到位,并及时与学生的导师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专科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并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医院或科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带教效果好的指导小组成员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5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2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医学类考研从今年起采取统考,要考三门:第一天考政治和英语;第二天考西医综合。西医综合要考五本书:内科,外科,病理,生化,生理。西医综合里有一部分选做题要区分临床型与基础型。
(来源:文章屋网 )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为管理专家组(专家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组(学生组)。专家组共27名专家积极参与了咨询,并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院内专家10人,来自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人员。院外专家共17人,分别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长海医院等各个与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管理与培养相关的专家人员。专家中职称为正高的有19人,副高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0人;担任职务中,参与研究生管理工作专家3人且参加咨询的27人均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1人,10~20年7人,20年以上19人。在本文中纳入了学生的意见作为指标设定的依据,共30名在读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即学生组。
1.2方法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双轨合一”临床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新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并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有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考核项目与内容制订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43个三级指标,形成了初步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指标体系[5-6]。根据所形成的初步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并结合李克特(likert)五分度量表法在问卷中设置1~5的重要性打分(越重要,分值越高);设置熟悉程度1~5打分(越熟悉,分值越高);同时设有“是否纳入该体系”及“是否可实施”等选项对指标进行评价与筛选。用德尔菲法及学生问卷调查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及评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学生问卷30份,专家30份,学生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问卷回收27份,回收率为90%,每一项条目的回答率均为100%,问卷完成情况良好。两组部分专家与学生对问卷中一些条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学生问卷中提到了对于科研能力这一项指标的考虑,认为科研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比较重要;专家问卷中也提到了在二级指标中建议增加临床一线工作时间,认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有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
2.2学生意见与专家意见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学生问卷调查法来征求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管理专家和在读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考评体系的意见。
2.2.1通过t检验对专家组和学生组分别对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打分和熟悉程度作出分析,在一、二、三级指标中多数意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组对于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均数和熟悉程度评价均数普遍大于学生组数据的相应值。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动,对关于切身利益的考核评价过程了解程度较低。
2.2.2问卷中针对每一个指标提出了“是否可实施”和“是否纳入体系”两项问题,两组对象对于一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意见一致性较高,在二级指标中,学生组与专家组针对轮转出勤、业务学习能力、医德医风等几个指标“是否纳入体系”的意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对于以上几个指标纳入体系均无异议,而有部分学生不建议将以上几个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2.2.3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专家与学生对于考评体系的一、二级指标意见协调性较高,而三级指标中存在较多p>0.05,spearman相关系数r值较低,存在两者意见不相关的情况。如在三级指标中,“是否按轮转顺序进行”这一指标所得r=0.22215,p=0.0967,专家与学生意见存在差异,专家对于这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远高于学生,说明学生对于轮转的顺序没有足够重视。
2.3指标体系权重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学生与专家对于指标打分相关性的计算,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计算。最终得到以下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赋予了权重。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为3个一级指标;轮转出勤、临床实践等为15个二级指标;是否按轮转顺序进行、是否按规培内容轮转等为43个三级指标。
2.4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分析
研究表明专家版问卷的克朗巴哈(chronbachα)系数为0.92,学生版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0,专家组问卷与学生组问卷的信度均大于0.9,具有较高的信度,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制订的考核指标体系适用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
3讨论
本文研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指标设定时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7-11],同时也参考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标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对专家意见中指标重要性打分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表1中的指标权重。一级指标中,年度考核所占权重最高,其次为毕业考核、出科考核,专家对于年度考核的重视程度较高。二级指标中,毕业操作考试、医德医风等指标权重较低。本研究中的专家遍及全国多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均为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丰富,对本研究的问题较为熟悉。多位专家的参与也保证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多采用delphi专家法,本研究将临床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的意见也纳入指标的设定当中,考虑到考核指标体系直接作用对象的感受,更有利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对于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工作的开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改革至今,我国已有许多高校开展了针对其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分为,按考核内容划分[12]、按考核方式性质划分、按考核阶段划分等[13],本研究将考核体系按照考核阶段设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年度考核作为阶段性考核的一部分,更有利于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每一年度的学习情况与工作能力,为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eb/ol].(2012-11-09)[2015-10-0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3/201404/xxgk_166952.ht-ml.
[2]教育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eb/ol].(2013-05-06)[2015-10-0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6/201305/152422.html.
[3]胡伟力,陈地龙,陈怡婷,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0(2):41-45.
[4]袁羽西,冯跃林,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德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2):1524-1525.
[5]黄春基,高加蓉,任家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7):115-116.
[6]王洪恩,高立,潘兴丽,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32(5):910-911.
[7]时文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际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
[8]雷笑瑜,张勇,黄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65-67.
[9]蔡秀英,倪健强,段晓宇,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8):367-369.
[10]刘艳阳,赵栓枝,孟晶莹,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10):9-10.
[11]肖松舒,蒋建发,薛敏,等.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11):129-130.
[12]鞠学红,王滨,管英俊,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1(6):16-17,23.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4 关键词:临床前阶段医学本科生;科研与创新;科研训练;重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91-03
我们有幸参加了201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汇报,获益匪浅。回顾本科生阶段参与的大学生科研历程,通过与年会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我们得以冷静思考,发扬优点,认识不足,也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科研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以此总结成文。深感我们都愿意去当一只默默无闻的麻雀,但我们必须一如既往的眺望天空,努力提高自己,丰满羽翼,终有一日能够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大学生创新的火种遍布于医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需要有多一份关注,积极参与临床前阶段的基础科研实践,插上创新的翅膀,为将来临床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训练以往只是在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上实施。近年来,在培养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人才的实践中,对本科生实施科研训练已被一些大学所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被普遍认同为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要对本科生进行大规模的科研培训目前尚有许多困难。如果能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条件,让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种科研活动,接受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相信会成为一种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但是临床医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导致现今大学本科生教育普遍对科研训练不够重视的现象,而一旦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想要更多地接触基础科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所以如何把握利用好临床前阶段的时间,在科研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和突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这也将对临床医学生往后的临床阶段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项临床前本科生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我们根据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学生科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临床前阶段医学生普遍对基础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且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科研指导,普遍反映自身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匮乏,对科研论文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亟需提高,在科研方面的时间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可见现今的临床前医学生科研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善。
一、临床前阶段医学生科研训练现状
国内许多高校提出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并把学校定位成研究型大学后,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最早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首先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设了创新学分,比如学科竞赛、学术论文撰写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均设有相应学分。而此后清华大学也根据“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办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学习和研究相互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上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努力将科研引入本科生的教学,得以使学生受到科研训练,以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去激发临床前医学生的科研意识,如何促进学生更加普遍地参与科研活动,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等科研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通过对临床前阶段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临床前阶段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研训练的参与度都有待增强。如图所示(图表1),学生对各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科研经历仅仅来自于实验课堂的学习。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图表2),我们发现,课内学习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会有自身原因和导师的因素。
目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表现在普遍对知识的接受较快,但是在创新方面则明显不足。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从整体来讲还有待增强,通过总结发现主要存在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大学生科研训练仅作为一种课外科技活动加以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工作力度不够。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一致认为学校还需要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第二,有些高校对学生科研不够重视,学生科研经费有限,能资助的课题数量少,金额小,参与面不广;第三,在选题方面和问题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学科和专业性指导,科研水平无法提高,成果社会价值小;第四,学生缺乏科研能力和钻研品质,缺乏团队意识,加之弄虚作假及其他学术道德缺失等现象明显,以至于很多研究项目无法完成。
二、科研训练对于临床前阶段医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俨然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科研能够激发创新动机,一方面,学生在科研活动中能够接触到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科研上的成功反之又会给他们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并激发他们继续参与创新活动。再者,科研创新能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而拓展视野对于培养创新性的临床思维至关重要。在科研活动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及确定选题方向,能使他们更深入地接触学科前沿、研究热点等,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这对于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如何认识学术科研对于医学生的价值以及如何采取鼓励医学生积极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的措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重视,而基础科研对于临床医学生具有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当前热议的一个话题。首先大多数学生觉得,他们的科研经历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科研创新的动力。当然其正面影响比比皆是,例如喜爱科研事业,因为与研究生的交流而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更加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待各类临床问题。而相对立的,那些对他们从事科研经历不满意的人列出了如下的理由:当前科研之风不正,科研压力大,难以摆正科研创新和课程学习的关系,导师对学生所能花的时间期望过高,导师的指导不够以及失去自由支配的时间。相比国内,国外学生选择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主要动机则有:对科研的兴趣,教育上的原因,以及减轻债务,并且大多数教师认为研究经历强化了学生对医学方面研究的兴趣,而且即使学生最终选择从事的是非学术性的专业,这段科研学术经历也必将使他们受益匪浅,这种经历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而几乎所有学生都一致认为科研教会了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分析资料等各项技能,而这些技能对将来他们所从事的任何专业都是有益的。仅极少数导师觉得学生对科研感到失望,认为这种经历对他们并无益处。再者,科研经历对医学生的择业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医学院曾参加过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中有很大比例最终进入了博士后的研究,而从未参加过科研的学生中最终进入博士后研究的相对少很多。在对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6年以来毕业生的一项纵向研究中发现,那些在医学院曾经有过科研经历的学生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是无科研经历学生的三倍。美国临床研究学会和美国临床研究联合会的成员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医学院的科研创新经历在选择研究职业的决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另一方面,科研经历对临床前阶段医学生对于临床专业方向的选择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据调查显示,90%的医学生认为他们的科研经历对自己今后临床方向的选择产生了影响。可见科研会激发研究者对于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的浓厚兴趣,由此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的专业选择。最为重要的是,科研经历对临床医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他们的工作是以社区为基础的还是学术性的,承担一项科研项目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批判性地推理,对疾病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解科研方法的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批判文献资料,而这种技能对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否认,医学院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毕业医生对医学持科学的态度,而科研创新经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三、形成医学生良好科研素养的实践探索
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过程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活动水平尤为重要。学生自身素质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科研素质以及其针对科研素质培养的先进理念,对学生科研素质提高至关重要。可以说,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或教学活动水平,而要提高科研教学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对医学生科研的领导和训练。调查显示,仅58%的学生经常和导师进行交流,而被调查者中,75%的学生认为导师在科研方面对自己的 助和影响很大。可见,对医学生科研的领导和训练意义重大,但能够在学术上和导师进行学术交流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高。教师需以身作则来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等,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实验方案及步骤、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让他们具备了获取新知识的紧迫感。高校可以成立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领导小组、机构,让他们结合自身所需,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来讲学,同时也要加大对科研创新训练的投入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
2.成立科研组织。调查显示,75%的学生参加过一些科研小组,而这些学生中100%阅读过科研文献,60%撰写过科研论文。而未参加过科研小组的学生中,仅仅50%的学生阅读过科研文献或写过科研论文,由此,科研小组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校方应当积极成立学生科研创新组织,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组织化保障。同时聘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来对学生科研组织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成为科研创新活动的领头人,接着再由他们来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激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创新活动。在学生科研组织指导下,有意愿的学生也可组建科研团队。无论是学生自行选择课题还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都可通过组建科研团队的方式来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团队内成员可以相互学习、合作,结合自身特长或优势来选择课题,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展开研究。
3.明确以科研促教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教学与科研应当相互结合。以既往一些高校的经验来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学生全程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新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指导模式和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当下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辅助手段[3],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以获得应当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经验。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使学生更加熟悉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查阅和翻译资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来初步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4]。
临床前阶段的医学生需要努力提高科研素养,只有兼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才能够将新的知识融入临床实践中,才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临床的灵感火花,进而进一步升华为新的知识或新的技术。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缩小国内医学人才与国际水平的差异、提高国内的整体医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协调好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长周期和有限的学制之间是存在的矛盾,是值得医学教育者思考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科研创新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因此,医学生对于增强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必须时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不仅要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对科研创新本身的认识和研究,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在知识经济挑战的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能力以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3):4-8.
[2]张雪君.医学生科研的价值――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经验[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7,(03):33-36.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5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灵魂和龙头,对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学习任务重、实习周期长、学生实习地点分散等特点,与其他一般专业相比,其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难点与困难。针对这些特点和难点,如何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紧密结合,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技能,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医务工作者,是高校医学院党务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临床医学学科专业的特点
(一)学制培养上采取基础课程学习与临床实践分段的模式
临床医学学科专业以医师职业为背景,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临床科研能力和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因此,临床医学学科专业在学制上,往往采取基础课程学习与临床实践分段培养的模式。即,一般在研究生的第一学期(或最多第一学年)集本文由收集整理中修学公共课和基础课,第二至第四学期(或第二学年)安排研究生在临床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轮转培训临床能力,第五至第六学期(或第三学年)安排学生跟随导师进行临床专科训练、临床科研训练和撰写学位论文。其中,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往往安排在高校的医学院进行统一学习,临床实践阶段往往分散在各附属医院或相关合作医疗事业单位进行轮转实训。
(二)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轻人文”,“重智育、轻医德”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障研究生教育内容、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关键。我国临床医学学科在课程设置中重视对研究生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但比较忽视医学职业态度方面的完善。如大多数高校的医学院均会设置较为丰富、齐全的临床医学方法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等),但很少开设旨在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医疗安全意识、伦理意识、人道主义精神等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这种课程取向尽管受医学学科本身实践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学教育课程在职业化素质培养方面的缺失,并容易导致医学毕业生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职业道德的泯灭。
(三)实践应用上直接为人服务,必须重视服务艺术的训练
临床医学直接为人服务,所以必须充分认识人的特点。目前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以生物学上的“人”为对象,即以“病”为对象;但实际上,单纯生物属性的人并不存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应懂得未来的服务对象不是“病”而是患病的人,应注意理解病人的社会属性。[1]同时,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重视服务艺术,临床实习期间要站在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位置上,考虑病人、家属等的各种忧虑,认真、慎重、全面地为每一位病人进行完整的服务实践,以高尚的医德、高度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来增加病人的信任,从而提高病人的信心。
二、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医学研究生实习任务繁重,科研实践与党建工作脱节
医学研究生在实习期间,一方面要巩固基本课程理论的学习,不断从实践中提高从医技能与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肩负科研工作的重任,实现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间的转化,不得不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科研任务和实践工作中去。由于实习过程缺少了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更容易松懈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重业务轻政治”,只注重专业研究学习,淡化政治信仰和医德医性的养成。[2]此外,由于医学研究生导师往往游离于研究生基层党建教育工作之外,较少参与或指导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甚至部分导师片面强调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容易形成研究生教育中的“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局面,致使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脱节。[3]
(二)实习周期长,实习地分散,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
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掌握了基本课程理论,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进一步工作更偏重于临床实践,科研成果的形成也绝大多数来源于不断的实践。因此,实习周期长是医学研究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其研究生阶段甚至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实习实践中度过。同时,由于专业属性和实习实践资源的限制,医学研究生实习地点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院甚至是不同的省市,学生实习期间几乎都处于离校状态;与在校期间
相比,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无法进行集中、系统和条理化的政治理论学习,难以组织或参与支部的各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养。
(三)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教育与管理难度大
从党支部设置来看,学校和实习单位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机构设置不甚合理。就学校而言,研究生党员发展管理是以专业为主线成立学生党支部,实行以高、中、低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时间和次序为阶梯形成层次管理的办法。[4]但当研究生进入实习期后,由于实习基地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可能分布在不同实习单位,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却可能安排在同一单位,但各自的组织关系却留在原学生党支部,容易导致一个现象:在同一个实习单位的研究生党员总数不少,但某一专业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可能只有1至2人,党员支部隶属差异给原学生党支部的实习生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就实习单位而言,多数实习单位认为研究生的党组织关系在学校,管理责任在支部,故对研究生的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和学校党组织进行沟通和协商,所以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活动有时不能及时通知到实习生党员。如此一来,由于原学生党支部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难以实现,实习单位又缺乏专门的组织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管理,致使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无法进行正常的组织生活,甚至不过组织生活,易出现一段教育“盲区”。
(四)监督考察工作难度大,培养标准和制度难以贯彻落实
在研究生进入实习期后,由于与党组织和介绍人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学习动向往往难以及时掌握,党组织和介绍人就难以全面掌握他们在考察期的表现情况,支部的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致使考察发展工作很难严密有序地开展。如按照正常的党员发展程序,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考察,但是处在实习期的医学研究生党员由于空间距离缘故,考察往往无法正常进行,不得已要变平时考察为突击考察,导致综合考察无法实现客观全面,且党内外群众座谈和公示环节也难以做到公正、严密,稍有不慎,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实习期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临床医学学科专业的特点,针对医学研究生实习期党建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可以从提高思想认识、建设管理队伍、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
医学院的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合格医疗工作者的要求包括:高尚的医德、优良的医术、科学严谨的态度、终身学习进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5],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有五个都与思想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实习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是做好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临床研究生学习科研任务重、临床工作压力大、容易“重业务轻政治”、服务意识不足等特点,只有结合研究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德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建设管理队伍为基础,建立健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要做好临床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在研究生中有较高威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因此,学院与医院党组织需结合临床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多种方式、途径建立临床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做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切实保障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专职队伍建设上,推举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教师、研究生导师和党龄较长、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辅导员、专职教师的作用,统筹协调、把握方向、承担党建主要工作。兼职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调动研究生支委积极参与和配合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与党员发展和管理,有效地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将党支部建设凝聚工程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还需将研究生导师纳入到党建管理队伍中来,积极发挥导师在支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导师“参与而不干预,指导而不领导,到位而不越位”[6],这样既强化了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功能,又加强了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三)以组织建设为支撑,创新和完善基层组织机构设置
针对实习期研究生党员分散在不同实习地点的特点,建立学校与实习单位齐抓共管的联合机制。例如,以实习地区或实习医院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实习科室为单位成立党小组,与实习单位党委联合在基层临床实习点创办学生党校、举办各种组织活动等,形成完整的实习党员教育管理体系。[7]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将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纳入党组织并方便地接受党课等系统理论培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习生党支部和党小组定期开展的思想理论教育专题活动,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并及时了解和记录实习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实习表现、意见、要求等,及时传达相关文件和对实习生党员进行考察、监督和教育,解决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党员更好地提高政治素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8]
(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建立健全实习期党建工作流程和制度
结合实习期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对原有的党员发展考核制度和体系进行
创新和完善,例如创新和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严格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建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制度,建立研究生党员信息库,实现研究生党员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动态管理,理顺党员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奖惩管理
体系,对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弹性管理,与奖学金评比、评优评先、通过临床科室轮换、完成临床科目培训等挂钩。
临床医学考研范文6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质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7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学术人才的主要方式。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在注重相应学术素养、科研素质养成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日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从医学知识、科研能力与医德等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全方位的中医人才。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全国临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简称“章程”)[1],对中医临床研究生教育进行规范。《章程》指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不断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素质、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宗旨。因此,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的中医专科临床医师队伍,为社会提供更专业、更完善的医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实际工作中关于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相关学者对中医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本研究从构建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控体系入手,探讨控制和提高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控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有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就制度建设而言,要明确培养过程中不同环节参与者的责任:作为培养对象的临床专业研究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要明确自己的培养责任,从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两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作为沟通导师与学生的学科教研室,则要建立教师带教培养模式的评估制度,根据师生双方的反馈调整改进培养模式;教学管理部门则负责整个培养过程的服务与监督管理。就制度运行而言,要践行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统筹临床专业研究生导师的学术科研指导、学科集体培养与管理部门动态监督与管理。实践证明,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践行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可以起到导师与其他临床教师优势互补,学生可以兼容并蓄的效果[4-5]。
2 设置合理的临床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合理知识结构的设置是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6]。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以及相关工作,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别注重临床技能的养成以及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这就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一方面,临床专业研究生要修完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另一方面,研究生还要具备从事临床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素质,因此,医学院校在课程设定上要注重专门知识与临床衔接的要求, 设置合理的临床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3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与知识的综合应用
临床实践是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直接的考核,考虑到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在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控体系中要特别强调以临床技能训练与知识的综合应用为重点的内容[7-8]。本校的做法是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将主要学位课程集中在1个学年内修完,然后转入临床实践,跟随临床教师提升诊断治疗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继续选修相应的专业课,参加专题讲座,考察临床诊疗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调动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助于其科研素养、学术素质以及临床技能的养成,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4 搭建临床专业研究生质控体系平台
搭建临床专业研究生质控体系平台的意义主要在于便于考核临床研究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养成其对临床知识的运用与思辨能力,应用其临床实践技能并进一步培养起临床科研能力。
4.1 考核临床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通过利用临床专业研究生质控体系平台随时考核临床专业研究生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如经典医籍的临床应用、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进展、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体现等。
4.2 养成临床知识运用和思辨能力
临床知识运用和思辨能力的养成既需要通过培训,即临床专业研究生需要通过在医院转科,实际接触病患、参与疾病的诊疗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同时查找缺漏与不足;同时,专科培训也必不可少,通过大密度地接触专科病例,熟悉和掌握相关专科的基本技能以提升思辨能力与临床诊疗水平。
4.3 培养临床操作能力
培养研究生运用所掌握的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治的能力,主要通过质控体系对临床专业研究生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其对常见疾病的高效诊疗能力以及对疑难杂症的处理能力,并注重其对急重症的应对能力,同时,还要借助质控体系平台培养其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诊治的能力。
4.4 提升临床科研能力
通过利用质控体系平台,让临床专业研究生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的设计、论证以及实施,养成其应用学术知识提高科研素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总之,临床专业研究生质控体系旨在提升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临床与科研服务。同时,这一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仍然需要不断修改与完善,以期提高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水平,并为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j].中医教育,1998,17(5):3-4.
[2] 朱志军,白娟,曹珊,等.联合培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16-18.
[3] 陈怡婷,陈地龙,谢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17-519.
[4] 冯淬灵,于秀辰,王宗华.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1,30(3):57-60.
[5] 周欣,张志毅,倪超.医学院校以导师组模式培养研究生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2):107-109.
[6] 孟小英,罗燕芬.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6):484-486.
[7] 任玲.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4):93-9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