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录取分)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军事民主制

军事民主制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2、图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前1450年在位)一生征战,击溃了由米坦尼支持的、以卡迭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进而打败了米坦尼王国,使其不再与埃及为敌,转而成为埃及的盟友,从而巩固了埃及在叙利亚的统治。图特摩斯三世在叙利亚的胜利震撼了整个西亚,使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在南方,图特摩斯三世将埃及边境推进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

3、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4、“吠陀”

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之后的历史的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书中。“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吠陀》共四部,即《梨倶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5、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国王(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亲。他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他在内政方面,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促进贸易,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他还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成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潜力,为其子亚历山大的大政府提供了条件。

6、坎尼战役

公元前216年迦太基与罗马在坎尼进行的会战。其为第二次布匿战争里的主要战役,迦太基军队在主帅汉尼拔的带领下成功击溃了由执政官鲍鲁斯与发罗统领的拥有数量优势的罗马军队。虽然会战的结果并不能为迦太基取得重大优势,但仍被称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以战术取胜的战役之一。

二、简答

1、简述《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主要特点:(1)等级制度。人民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

由民。(2)土地制度。最基本格局是王室土地和私人占有土地并存,汉谟拉比在征服过程中,不断地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因此王室占有大量的土地。古巴比伦时期私人占有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3)奴隶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王室拥有大量的奴隶。一般富裕的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也都有奴隶。奴隶来源除战俘外,也有外地买来的。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4)租赁制和雇佣制。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古巴比伦时期租赁和雇佣关系普遍流行。租赁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租赁房屋、车、船、牲畜等;一是租佃土地。雇佣关系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主按契约付给不同劳动者以不同的报酬。租赁、雇佣的盛行加剧了自由民内部分化。

2、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为早期佛教。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和“众生平等”。

早期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谙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称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 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即一切众生,只要信奉佛教,都有可能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

3、简述大流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前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 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8.4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4、简述庇西特拉图当僭主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

(一)背景。梭伦改革之后,雅典形成了三个政治分野明显的派别: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代表小农的山地派和代表工商业者的海岸派。持续斗争的结果是山地派领袖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

(二)主要贡献。(1)庇西特拉图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使雅典仍然按梭伦改革确定的路线发展。在把司法权集中于城邦政府的同时,又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干扰。(2)在雅典大兴土木,既促进了建筑业和有关行业的发展,也使雅典开始成为希腊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中心。(3)注意提倡文艺,出资组织隆重壮观的节日庆典,把许多诗人请到雅典,礼遇优渥,荷马史诗的整理写定便在雅典进行。(4)积极发展工商业和外贸,雅典的陶器因此流行于地中海、黑海地区。

(三)意义。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在客观上巩固和发展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使雅典摆脱内乱,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5、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内容。公元前107年,马略在平民的拥护下当选为执政官,出任朱古达战争中罗马军队的总指挥。并在后几年中连任执政官,率军作战。在此期间,为了增强罗马军事力量,取得战争胜利,马略实行了军事改革。主要内容为:

(1)以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原公民兵制按财产等级征兵编队,但有限的公民数量不能满足连年争战日益增大的征兵需要,募兵制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吸收无产者入伍。实行这一制度,使他很快征集到补充北非军团所需的新兵,大约有 5000?6000人。不过,马略采用募兵制后,公民兵制并未完全废除,在公元前1世纪,当招募志愿兵不能满足需要时,往往又强制征集公民参军。马略实行募兵制后,士兵除获得薪饷外,还可得到国家提供的武器给养,且供养不再在军饷中扣除。

(2)明确兵役期限。原公民兵制无兵役期限,公民临战从军,休战务农。马略明确规定了16年为募兵制期限,使士兵复员有期可望,缓解了征兵的难度。

(3)规定了军饷和复员优待制度。凡军人都有规定的军饷。一般情况下,士兵一年发1200阿司,百人队长加倍,骑兵发三倍。明确和稳定的军饷标志着军队的职业化,军人从公民中分离出来。特别重要的是,规定了复员军人由国家分给一份土地体现安置和优待,极大地调动了应征入伍者的积极性。

(4)改革军队编制。为了加强军团的机动灵活性,马略在军团中推行联队制。 联队是介于军团和连队之间的组织,配有600名重装步兵,能够单独执行战术任务, 独立进行军事行动。每个军团有10个联队,每个联队辖3个连队(6个百人队)。联 队制军团的作战阵式仍保持三列队法。

(5)马略还统一军队的武器装备,重装步兵一律配备投枪和短剑,并改进了投枪构造和运载工具。此外,马略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把当时角斗学校的训练方法引入军中,以提高士兵的战术技能。

经过军事改革和整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马略依靠改组的军队,于公元前105年胜利结束了朱古达战争。从公元前104年开始,马略用了4年时间,击退了侵入那尔旁高卢和意大利帕杜斯河流域的北方日耳曼人的两支部落——森布里人和条顿人,保卫了意大利北部边疆。

(二)意义。马略军事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冲破旧的城邦制度的传统,改变了罗马以公民兵为基础的军事制度。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使得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部分地解决了小农破产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安定。通过广开兵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解决了当时罗马军队出现的问题,符合奴隶主阶级加强统治和进行对外战争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改革导致罗马军队社会成分的变化,使罗马军队由农民为骨干的公民兵变成了以无产者为主要来源的职业军队。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老兵分配份地的制度,也改变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即由破产农民要求恢复土地的斗争变为老兵争取份地的斗争。职业兵的出现改变了罗马共和国领导军队的局面,从而为军事将领实施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

1、试论述希腊化文明的影响

(一)希腊化时代是指从亚历山大东征以来,到最后一个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被并入罗马帝国为止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后各希腊化王国的建立既将希腊文化广泛传播至北非和亚 洲,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原有的文化对希腊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与内容,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它仍属于希腊文化的范畴,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在于它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于它是对那个扩大了的、变化了的世界的反映。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希腊化时期文化就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消极没落的个人主义和眼界开阔的世界主义相并存,乃是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二)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是对希腊古典文化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更是从希腊文化到罗马文化,继而到西方文化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影响了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