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研[超话]#出24马理论沈阳工业…来自我真的叫菟丝…
??论述: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谈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题目出处】
复旦大学2022论述: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论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2021论述: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谈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深刻内涵。
【题目解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世界由于交往和发展而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理论,“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总书记对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论断。本题要求用马原的“世界历史”知识点,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谈,是一道原理+时政的结合题,稍有难度,回答时需注意因为这是一道马原题所以作答要紧扣原理。
作答示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变化、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方可准确把握世界大变局与我国大发展的历史性交会,在大变局中把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观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世界究竟向何处发展的时代之问,绝不能以一种机械论、目的论的方式来臆测,而是要遵循科学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早在百年前就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出要对德国古典哲学世界历史观进行革命性扬弃,他创制出解释世界历史的全新原则、观点、视角、范式和框架,把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延伸到未来,为正确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前提
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变革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中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更新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往各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封闭自守状态被逐渐打破,人类活动的空间由陆地向海洋乃至全球扩展。
同时,从起初的偶然性分工到后来的社会性分工,再到现在的世界性分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世界性、国际化的分工体系之中,分工的扩大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褪去地域性、民族性、国家性的狭隘色彩。经济联系使得狭隘的地域性的交往走向普遍性的交往,随着普遍交往由点及面、纵深发展、愈加紧密,此时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因此,世界历史的序幕是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交往的普遍化揭开的,或者说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及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与交往关系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
(二)资本的趋利性和扩张性是世界历史的直接动因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概念本身就直接包含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资本的扩张在追求剩价值的内在压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的双重驱使之下愈演愈烈。马克思指出:“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流通空间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实现资本无限增殖和尽可能多的剩会价值的需求。“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通过疯狂的商品倾销和残酷的殖民扩张逐渐将原本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集中起来,使原材料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成为新的资本市场,渐渐打破民族、国家或地区间自然形成的传统封闭的格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人类活动的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宽,彼此相互联系的时间距离变得越来越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一的世界市场得以形成,可以共享和消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或产品,世界市场的扩大又带动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各民族、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程度空前加深。
(三)不平衡的世界体系是世界历史的现实后果
马克思认为,前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和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各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生活在自身的历史疆域内,彼此相互封闭、相互隔绝,保留着自身的信仰、语言、统和文化,生产贸易活动缺乏创造活力,以至于某一区域生产技术的革新并不会引起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潜能的巨大释放与发展空间的迅速扩大,廉价的商品、逐利的资本、先进的技术等流动的生产要素会摧毁一切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交往壁垒,打碎地域狭隘性和封闭性枷锁,跨越彼此之间相对蒙昧的阶段,达到互为对方存在的目的和手段、而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单子式主体,由彼此联系的世界历史取代相互独立的民族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征服所有拥有最坚硬排外、仇外外壳的“野蛮人”的重炮,所造成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落后国家在资本的扩张本性和资本主义需求的主导之下被强行拖入世界市场,这些事实说明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地理空间与时空限制被打破,以及不平衡的世界体系是马克思早已指出的历史趋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制度性危机,但是,发达国家依然主宰着世界政治经济,且试图将矛盾向外部世界转移以缓解国内的危机,塑造着一种现在更多地体现为依靠技术控制形式的全球依附性生产关系。据此而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资本主义结构的变化,更不是共产主义时代的即将降临,而是一种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宏观变化
总之,不可否认,世界的确处于阶段投性变化的可能之中,变局更是意味着充满新的风险与挑战。然而,只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摆脱机械论和目的论的束缚,清醒地认识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十长期性和复杂性,就能在风云变幻中冷静地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避免抱残守缺、盲目浮躁,不为“事件世界” 中的“浮云”“遮望眼”,进而主动作为以应对变局。
【拓展题目】
??东南大学2022简答: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
??重庆大学2022简答:简述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关系。
??四川大学2021论述:马克思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说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2)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中南大学2019论述:习近平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0页)请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结合材料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