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考古学考研参考书目#山东大学考…来自山东大学考研…(山东大学考古学考研报录比)
编辑 | 小花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1级新传考研交流3群:1054648202
关于非虚构写作大家在看论文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疑问?我们先不讲它的概念,单单是它跟各种新闻之间的关系就太复杂了。
有的说非虚构写作就是特稿,有的说非虚构写作是新新闻主义下的产物,有的说报告文学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实践基础,有的说非虚构写作的手法调查性报道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的说深度报道、新闻特写、特稿可以被称为非虚构写作。
先不说这些各式各样的名词能不能看懂(姑且把它们当作某种新闻形式?),这玩意儿怎么跟新闻剪不断理还乱了??这到底是个what?
ok,没事,有问题就好,就怕你没问题,有问题我们就来慢慢一个个解决。先来一张非虚构写作的“族谱”。
兄弟,你是个有故事的名词!
我们先理清楚这一段纠葛的历史,然后再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做一些解释。
打个预防针,文科不像理科,各个名词与名词之间都有鲜明的界限与规定,文科的内容是随着日常生活与经验的发生而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具有不同特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述、区别这些内容,我们给它们赋予了不同的概念,因此每个类别都有他们独自的特征,然而其在边界部分并非界限鲜明,偶尔还是伴随着有交叉的情况。这样大家在看到一些对于时间、概念上的表述有差异(比如有的强调的是首次出现,有的强调何时流行)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讲非虚构写作,我们就要追溯到新闻作品的产生上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新闻诞生,为去部落化居住的人们提供新近事物的变动信息,降低生存不确定性。
在此之前,信息产品(我们姑且把文学作品也看作是一种信息产品吧)大多是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存在,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我们通过虚构的形式来实现审美,这是人们对文学达成的一种共识。随后,文学作品开始把真实更多地纳入其中,由此产生了报告文学、新写实小说、纪实文学等,在内容创作上注重对真实事件的引入,让文学中的真实与虚构相互补充、交融。后来,人们将其冠以“非虚构写作”或者“非虚构小说”的概念,指写作时让文学作品回归生活,使其更为真实。
早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报告文学的特点,兴胜于1930年代,而“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52年,美国《纽约人》杂志发表了罗斯(lillianross)的长篇作品《影片》(picture),是较早的非虚构作品。当今一般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卡波特基于一场凶杀案,运用新闻报道的写作手法创作出来的一部名为《冷血》的小说作品。
文学作品这一脉就暂时讲清楚了,我们再来看看新闻作品这一脉。
随着便士报的出现,客观性原则成为其安身立命之本,执行着报刊坚守公众利益的政治功能。然而随着一战的发生,简单的客观报道并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只报道发生了什么,却从不解释原因无法胜任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的任务,同时客观性的存在也开始受到怀疑。
为了完成对新闻的创新,新闻业开始吸纳主观性,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以深度挖掘为基础的报道形式,如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在20世纪60年代,新闻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发展又转向了一个对立的高潮,以客观性为代表的精确新闻学和以主观性为代表的新新闻主义出现。
汤姆·沃尔夫认为传统的客观性报道已经无法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他提出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
汤姆·沃尔夫
进入20世纪后新新闻主义饱受批评,记者与编辑开始指责新新闻主义动摇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新闻主义至此陷入沉寂,但仍以其他形式改头换面出现在新闻中,如“文学性新闻”、“非虚构写作”(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概念其实是有一定交织的哦)等。
进入90年代,随着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开设“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研究生课程,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理论流派被学界正式接纳。
1979年,特稿(feature)正式被美国新闻界认可,来自巴尔的《摩太阳报》 (the baltimore sun) 的记者丹尼尔?富兰克林 (jon daniel franklin) 创作的一篇题为《凯利太太的妖怪》?(mrs.kelly’s monster) 的报道, 赢得了首届普利策特稿写作奖。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在《西方新闻事业概论》一书中提到,?“新新闻主义其实为新闻特写与通讯体裁的写作提供了全新的借鉴范式, 甚至可以说提供了变异的可能性”。
可以说新新闻主义的产生为西方特稿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一定基础,在我国学术界,更倾向于从写作方式阐释其意义,更多的源头在纪实文学,如夏衍的《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到80年代穆青同志的通讯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北京青年报的“三色报道”等。
当然,只是传递内容、挖掘深度的报道是不够的,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媒体试图进行文体创新,这种带有文学色彩的叙事性文体开始引入到新闻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稿,并冠之为“非虚构写作”。
绕了这么大一圈,终于讲完了非虚构写作与新闻那些不可描述的事!!
是不是看完还是云里雾里的,难道要我们把这个图给背下来吗?没事,其实一般考试不会考得这么细,这些内容只是 助大家对这些概念有更深的理解,理清几个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文献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我们来记住几个关键节点就可以了。
既然是非虚构写作与新闻的那些事,我们就先讲非虚构写作。
可以说新闻的这个动态发展过程就是新闻业的从业者、学者们对新闻的不断创新、尝试与变革,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新闻的力量的过程。大家只要有这样一个基本概念,你们再去看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轻松很多啦~
以上是对于这些概念的一个基本解释,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以结合前文对历史的梳理以及自己的理解,增添一些各个形式之间的发展脉络哦,这样老师会觉得你了解得更加深入~不用写太多,一两句带过就行啦。
不知道这期的概念辨析有没有解答完你心中的疑惑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