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经验】22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374分,131分快题!在职…(三战练级)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
建筑学考研总分374分,快题131分!
黄学长考研经验分享
提笔之前,感慨万千。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经历了三战甚至更多次,我完全理解那种心情。在快要竭力的时候,请你坚持下去。
鉴于我自身是在职三战,深刻体验过“一寸光阴一寸金”,且“成也快题败也快题”的特殊情况,在大的方面我将着重分享关于心态及计划的经验,在小的方面将主要分享快题和其他科目的备考方法。仅供参考,愿有 助。
备考的第一件事情,我认为是“定调”——定下自己心里考研读研的初心,以及大的策略计划。初心是支撑走完全程的核心力量,你可以是为了学术追求而考,也可以是为了设计能力提升、喜欢的导师、优质平台资源、优质项目、学历提升等,甚至是为了目标院校美丽的景色、饭堂好吃的饭菜等等。但总体上,它应该简单、单纯、清晰,是自己无法放弃考研的原因。有了初心才能有持续的意志力,意志力在考研路上永远是稀缺资源!
要做到“战略上轻视,战术上卷中卷”。一战和二战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不要过多去期待美好的结果,而应该做好每一天的任务。三战时候,尤其是快题,我不断告诉自己心态上要佛系对待,不挂就好。在行动上每天聚焦在于任务量有没有完成,疯狂背诵和刷题,复盘总结,而不是过多去焦虑考研竞争或者期待某一科高分。行动上全力以赴,心态上一碗水端平即可,有书读就读,没书读就继续打工哈哈。
关于如何处理工作和备考?首要原则是:考研优先。
具体到实际场景:
①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尽可能不要占用复习时间;②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关于工作上的信息回复集中时间段处理,必要时设置不提醒,不要让时不时的非重要通知打破自己宝贵的沉浸式复习状态!
回想起来还是属于冒险的做法,如果选择一边工作无法得到足够的复习时间,那建议最好还是脱产备考。如果觉得自己工作强度在可控范围,自己可以做到高效时间管理,考研想法坚定不移,那么可以尝试在职考研。
1.2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是一定要做时间计划的。不过对于我而言,我不会做太详细的规划,特别是在职的时候,经常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我做计划时抓大放小,先把握总体,定好阶段目标如月计划,再去定细节性计划如周计划、日计划。
大致分为3个时间段:
①9:00-12:00;
②13:30-18:00;
③20:00-次日2:00。中午会快速午休,吃完晚饭也会睡一会。
在工作日,①和②基本只能处理工作的事情,偶尔可以见缝插针背一下英语单词和理论的图集。最后只能利用晚上大约6-7小时的时间。一般我会交替复习,每晚复习一门公共课+一门专业课,比如周一周三的晚上是看政治+历史构造,周二周四晚上就看英语+快题。周五晚上机动安排,看哪些科目需要补齐进度。
周末如果不用加班的话,①和②就可以利用起来。复习安排会变成:①复习英语;②复习历史构造;③复习快题和政治。到冲刺后期会分配多点时间背诵政治。
2、具体科目备考
各科备考方法因人而异,我分享自己实践之后效果好的方法,也尽量告诉大家 怎么根据不同学科及自身特点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附我的快题练习作品:
快题怎么解?解题方法是每个人到秋季慢慢养成的、符合自己习惯的科学方法,小伙伴们不用完全照搬经验分享贴的。这里极力推荐一本书:黎志涛老师的《快速建筑设计100问》,有机会一定要研读,书中解答了很多快题方面的常规问题。以下先说一下我的解题方法,即:前期1小时方案做了什么事情。?
?
1.判定功能。读题目,浏览功能设计要求。
2.初定态势。仔细阅读场地信息,配合地形图圈出重要的场地条件,判断优劣界面,确定大的态势。并且判断主次入口位置。提前从剖面视角去考虑有哪些高差回应策略要用到。
3.解决内外之间主要矛盾。结合功能和场地,画功能泡泡图,将几大功能块分别放到正确的场地位置。抓大放小,不要在意细枝末节!
4.细化功能流线。思考:有没有常识性放底层或者顶层的房间?结合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层数、主次功能区面积、场地形状等,判断选择水平还是垂直分区?接下来逐层解决平面布置,交通流线先水平后垂直,不要过多转折,要拉直、通畅。
5.布置卫生间和结构柱网。柱网选择上一般8m、10m居多,局部可以变跨。
6.造型设计。注意结合灰空间,做完反馈落回平面。忌花里胡哨。
快题怎么学?我是这样建立自己的框架体系的:
1.总结归纳各种功能类型。主要归纳:
①每种类型可能出现的功能泡泡关系;
②每个功能分区及彼此需要注意的点(比如客房尽量朝景观、老年人住宅朝南开窗);
③做过的题目里常见的形体回应场地环境的做法。
2.总结归纳外部环境考点和策略。如古树、高差、古建筑、新旧建筑等等。
3.快题复盘册子。以简图形式去理解做过的题,主要记录:
①本题的场地条件;
②回应场地的策略;
③形体组织;
④功能布局关系。
4.建立自己的造型库。可以从案例抄绘、优秀快题中借鉴总结。上考场时候就直接放招就行了,想都不要多想。平时多去思考原型(如一字形、u形等等)。因为快题看的是体块关系,不是立面细节。
2.1.2反思一、二战挂科的血泪教训:
我将三次备考画的快题进行对比,不出意外地发现前两次画的实在是过于“浮躁”,解题过程中太过于注重造型立面手法,而缺乏系统的解题框架,并且平面功底薄弱。
快题中最最最重要的永远是逻辑,是解决功能和场地矛盾问题的能力。并且,基于功能和场地得出的造型才有意义。切记不要本末倒置。
2.1.3一些提醒和建议:
7月份之前是打基础的时期,寒假到春季期间,画少量快题感受一下流程和题目是必要的。除此之外需要提前练习以下几部分内容。基础很好的同学,觉得这些难度不大的话也可以省出时间去准备其他事情。
手绘。手绘是制图的基础,高分的保障。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手绘能力是很好提升的。手绘基础较差的同学建议寒假开始练习,一开始可能会有枯燥期,一定要坚持下来。建议早点将手绘能力提上日程。
?
案例。在抄绘案例时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将项目里的所有图纸抄完。要去理解这个案例用了什么策略解决了什么矛盾,然后找到对应的重点表达出策略的图纸,记录下来就可以了。抄绘技术图纸时标注尺寸。我自己是准备了一本案例抄绘本,b5大小,网格纸和白纸内页均有。
?
后期可以着重抄自己感兴趣的点。例如:
7月至8月是强化期。一战二战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机构的暑假班,堪称魔鬼训练,主要是应对功能类型和场地条件的综合提升。三战时在职没时间报班,就自个复盘。
暑假班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复盘!?在暑假班结束后花半个月好好整理复盘即可。主要复盘每道题具体的错误地方、不同的建筑类型功能特点、各类建筑对应的常考察的场地条件。复盘笔记一直保留更新到考前,最后便汇成专属自己的解题方法。
?
由于不想重复做一、二战练习的
题,我会自己找一些其他学校的题目练习,本质是一样的:吃透各个功能和场地考点。任题目千变万化,只要心中有宝刀,一样能做出好菜。
11月至12月是冲刺期,我觉得是要返璞归真,保持理性。一、二战的时候我也在这时期出现过迷茫,然而没好好总结复盘自己原有的解题框架。
理性才是这时期更要保持的主题曲 。在练习量上,小快题有时候我只是简单地勾一下,相比9-10月份更加粗糙,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然后将做题遇到的新知识点精准补充到复盘笔记,重点还是①保证功能在场地里的位置不出错、②流线不混乱、③场地处理得当。造型和体块关系就更加是稳定在自己熟悉的风格和做法,不用大改了。“珍惜你所有的,遗忘你所无的。”
做过的快题我会打印成a4方便快速修订,和复盘笔记都是a4尺寸,方便收纳。分类是:
①小快题;②大快题;③按功能归类的任务书;④典型场地考点的任务书;⑤按功能和场地分类总结的笔记。
在暑假之前,应该把三本厚厚的建筑史教材过一遍,并用笔标记自己有疑惑或者有感悟的地方。看书速度可以稍快,重点是把建筑史整体的脉络理清。到了暑假,构造也应该通读过教材一遍,主要是同济出版的黑皮书,以及重大出版的建筑构造上/下册。黑皮书全书都是重点,重大构造要看当年考纲要求是上还是下册。
暑假期间,你应该开始整理历年真题,去感受真题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接下来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规划。否则的话你很容易在秋季被看似很多的建筑史和构造吓跑。
对于一些题目的真题答案,如果觉得自己能写出更适合的,也可以替换掉。我的习惯是11月份开始发力背图,在此之前,图集是我背诵文字的时候顺带记个印象、配合理解的东西。考场上画图不能太慢,保持在每个图5分钟内。
建筑史要注意整理一些可以通用的例子,如佛光寺大殿、万神庙等等,务必背熟,在回答很多题目都可能用来举例。
构造要注重理解构造做法的层次。比如屋面防水做法,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每种防水类型的基础基本都有“找坡、找平”,并且要理解不同的防水做法中材料的用法和层次是怎样的。
背图不要迷恋自己画的图好不好看,你的目标是考上,而不是早早想着卖笔记出书。能记住图大概率也能记住知识点,考试时候编文字比编图容易得多。背诵图集时候我用的是方格比例法,用一些正方形卡出大致的比例。涉及到细节的东西(如剖面的梁柱等)再单独细化记忆。
1. 强化班。9月中旬之前将马原部分听完,最好一边听课一边快速做一些笔记在《核心考案》上。
2.找往年的 救命班视频。看完马原后用一星期把毛中特、史纲、思修快速过一下。救命班内容很精简的。关于史纲,注意在初期就把时间线理清楚,后期会好背很多。
3.《 1000题》。把重点选择题做一遍,错题直接标注在题目旁边,写明错误原因。哪些属于重点题目可以到一些博主公众号找找。刷题可以结合第1、2步,看完一部分内容(比如马原第一章),就做完对应章节的题目。如果10月底还没刷完一遍就不要刷了,好好听 技巧课,也就是接下来要说到的。
4. 技巧班。一般是10月份出,把马原部分跟着视频看完,其他部分把讲义过一遍,看不看视频都可。对应讲义可以选择公众号上带笔记的版本。大题答题技巧的部分可以先看个印象,不用记太详细。
5.《 冲刺背诵手册》。10月中下旬开始,重点看册子下篇梳理的“会议、人物、文献、土地政策、思想解放”,有时间的话把下篇其他内容跟着 的喜马拉雅带背过一下。
6. 冲刺班。大概是11月出的,找带笔记的讲义,跟着视频,重点听时政和毛中特。这个时候要注意学习大题的答题技巧!之后拿到肖四可以结合这里学到的技巧做属于自己的模板。
7.《肖八肖四》。选择题全做,并标注错题,安排时间复习背诵错题。大题只做肖四,结合一些博主(木易、空卡)的精缩答案、套话,自己梳理出一个适合自己背诵的版本,然后背到考试前。
8.后期对时政分不同热点整理的资料,推荐关注一些博主的分享。
二战和三战的时候我直接跳过前3点,因为第一年已经做了,只需要看旧书复习就好。基本只是重温第4-8点,事实证明完全够用,甚至还能拿到更高的分数。
1.单词是头等大事!背好单词才能打下江山。寒假要开始陆续背单词,并且持续到考前。这三次备考期间我几乎没有中断过背单词的习惯。二、三战时候我使用的是《红宝书》,大概4月份开始,从第一单元往后面背,背完全书单词再把书里的第一部分必考词汇过了大概5遍。同时整理了历年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成单独一本,也背了很多遍。
2.真题阅读要吃透,我选的是黄皮书2000-2022真题,从2000年开始做,并对2010往后的真题进行二刷、三刷,做得差的年份四刷的也有。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 老师的技巧班,但不用太迷恋技巧,掌握常用的思路即可,核心还是要记单词。
3.关于作文,我是根据潘赟老师的九宫格法+一些博主分享的素材搭建出自己的作文模板,只需要替换主题词即可。?
4.考前一个半月开始准备小三科(完型、翻译、新题型)。这三科我没有做过多的研究,只是做完了2015-2020的真题,并结合网上博主总结的方法了解新题型的三种题型不同的解题思路。翻译大致看了一点唐静老师的翻译书。
关于在职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我想我也说不清。只能说,我不定时地判断一切是否在可控范围。夜晚靠咖啡和红牛提神,第二天按时到岗上班的日子,让人心力交瘁,但为了梦想咬牙坚持往前走的那股执着,冥冥之中拉着我不放弃悬崖上的绳子掉入深渊。我焦虑过,紧张过,但从没绝望过。我很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纪伯伦说过,“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备考期间,学到了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保证充足休息,如必不可少的午休,另一个是干活时候保持专注。希望之后我也能保持下去。
在高手云集的地方,往往存在着一群有趣、实力强劲的人,做着特别的事情,我想参与进去,也想了解强者在工作之外的生活里是什么样的。所以我选择以继续深造为目标,坚持考研。
感谢所有在我漫长备考路上给过我 助的朋友们,是你们友善的 助和解惑才让我少走弯路!
读研只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共勉!希望好运能传递给屏幕前的你!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