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_教育(2019年全国研究机构中拥有研究生学历)

摘要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40年来,我国学位制度从无到有,研究生规模从小到大。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

历程。1978年研究生招生数量仅有10708人,到2017年研究生招收806103人,增加了大约75倍。从1981年到2017年,我国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超过800万,而近十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成。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具体到各省的报名人数中,广东、河南、江西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9.6%、25.6%、24.8%。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辽宁、河北等省份往届生占比已经超过40%,接近半数,往届生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显示,考生读研首要动机依然是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这意味着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高等教育整体规模日益扩大背景下,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上移产生了明显的助推作用。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80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2.2万人、博士研究生8.4万人。招生中,专业型研究生首次超过学术型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反应了社会的迫切需求。从数据来看,近年来,无论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均高于应届毕业生数量,并且在逐渐扩大,说明在职人员获取硕士、博士学位数量在逐年增加。可以预见,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影响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非全日制招生从2017年开始纳入统考,观察近两年的招生情况,招生单位很多非全日制专业出现缺额的现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调查显示,生源缺额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担心非全日制学历不被社会认可。非全日制仅是学习方式的不同,并非质量有区别,相关部门改变调整涉及的就业落户政策等,才能真正解决非全日制的招生困局。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其中推荐免试制度成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选拔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366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37%。据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推免生是名校推免生源主要群体,部分名校占比超过九成。虽然部分考生认为推免政策带来一些新的争议,但从招生单位来看,超过9成认为推免生质量高于统考生,超过6成认为推免生政策更公平。在高校推免比例逐年扩大、往届生占比逐年增长的背景下,普通高校考生、往届生读研竞争压力将进一步放大。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导下,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转型将进一步加快,各高校开展大规模学科布局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同时,也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实现有质量的快速发展。

一、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 学位授予总量超过800万1.1 近十年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 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成

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间,我国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大幅增长,从1981年到2017年学位授予总量超过800万。而近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成。

1.1.1 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与硕士学位授予数量差距逐年扩大

从2005年到2015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万个,2015年授予的硕士学位数量632726个,约为2005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的3倍。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从1997年至2015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大于毕业生数量,并且差距逐渐拉大。2015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量632726个,比毕业生数量多了134982个。主要原因是在职研究生数量的增长,随着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规范了非全日制招生,未来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1.1.2 2012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与毕业生数量差距开始扩大

1982年我国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从1994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规模也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到2015年授予博士学位总量超过66万人。从1994年至2007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以年均25%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其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至2015年间年均增幅约4%。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从博士学位授予与毕业数量上来看,2012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开始明显大于毕业生数量,在职研究生获取博士学位的人数逐渐增加。2015年学位授予数量达到58113个,毕业生数量53778个,数量差距达4335个。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1.2 硕士学位授予工学占比最高 理学提升比例最大1.2.1 学术学位工学占比35% 理学上升至15%

2005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授予中授予人数最多,占比35%。其次则是理学,所占比例在2015年上升至15%。

2005年至2015年间学术学位研究生授予增幅最高的是理学,增长率达到151.6%,其次则是教育学(117.9%)、农学(107.8%)和法学(104.7%),增长率均超过了100%。此外,工学、文学、医学则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授予中占比下降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1.2.2 专业学位工程专业占比最高 管理类第二

2015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数量312201个,各学科门类授予人数前10名的依次是工程、工商管理、临床医学、教育、法律、农业、公共管理、艺术、会计和翻译。其中工程专业授予人数最多,所占比例41.5%,第二则是工商管理,占专业学位授予总量的11.8%。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1.2.3 中美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差异明显

2014年我国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人数较多的为工学,占比约35%,其次是理学,占12%,第三位医学,占比10%。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授予学位人数最多的学科领域,第一是商业,占25%,其次是教育,超过21%,第三是卫生健康及相关项目,约13%,而工学相关学科,占比仅10%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与美国在各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予上差异明显。不同领域的人才数量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

1.3 新增20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5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8年1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2017年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进行了公示。新增34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30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656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有2083个。

本次增列,工学门类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占比最高,增列了397个,占新增硕一点总数达31.96%。其次是理学181个,占比14.57%。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新增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数量最多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新增了73个,其次为设计学,增列43个,第三是数学,新增42个。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1.4 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占比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导致研究生在就业人群中的占比和人数不断增长。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占比则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学历的贡献程度。据统计,2007年至2014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占比从0.2%上升到0.55%。同比美国在2007年至2014年间就业人群中的研究生占比,中国的研究生占比虽然有一定增长,但远远小于美国 。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研究生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1.5 千人注册研究生数

千人注册研究生即注册研究生数(我国为在学研究生,单位:人)除以当年全国人口(单位:千人)所得数值。它是反应一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千人注册均介于1人到2人之间,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均在9人左右。

数据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2.1 硕士研究生报名连续五年持续上涨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扩张等因素的刺激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到21.8%。在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两年下滑趋势,之后开始迅速增长,5年来增加了125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

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刺激呈现某种正相关属性,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有较大的变化。在2008年、2015年出现两次低谷,之后大幅反弹,报名人数出现连续增长。

数据来源:教育部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在转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的同时,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6.7%。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毕业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研成为了更多毕业生的选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4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扩大,成为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

数据来源:教育部

2.2 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均呈现上涨趋势

2019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3万人,增幅超过25%,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数据来源: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2019年湖北报名人数达到14万人,增幅达到19%,同样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报考学术型硕士人数57152人,报考专业型硕士人数为 86934人。报考考生中应届生人数为87267人,占比60.6%,非应届生56819人,占比39.4%。

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辽宁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因为每年报名人数的增量差距较小,报名增长率在下降。2019年共有109567名考生进行了现场确认,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64555人,占比为58.9%,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为45012人,占比41.1%。同时,全国报考辽宁省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111110人,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61292人,占比为55.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为49818人,占比为44.8%。

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147188人,增幅达到22.07%,是近5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11个报名点共接纳报考2019年全国各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78531人,比上一年的62910人增加了15621人,增长24.83%。

报考人员中,全国统考生63830人;管理类联考考生10166人;法律硕士联考考生4535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1152人,占90.6%,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379人,占9.4%。

数据来源: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2.3 就业难加剧,往届生占比接近半数

2018年往届生占比达到45%,接近半数,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之后,往届生占比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教育部

在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达到41%,2016年仅为34.5%,三年时间提高了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43%,在2016年往届生的占比还仅为32%,三年时间幅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4 研究生报录比降低

虽然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但研究生报录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也就是竞争难度并没有增加。其中2009年报名人数的下滑、但招生数量继续增长,导致报录比降至2.8:1,随后几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报录比有所上升,到2013年达到3.3:1。在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考生数量大幅增加,报名数量达到212万人,录取72万,报录比再次降到3:1以下,达到2.9:1。

数据来源:教育部

2.5 就业依然是读研首要动机

根据考研动机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而在对于考研回报预期的调查上,对于读研之后是否可以达成预期目标,68%的考生认为有一定 助,但不能保证实现,仅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随着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考生对于投入回报的预期变得理性。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2.6 赴美留学申请量再次负增长

在2011年以前,赴美读研的申请量增长率在不断攀升,但随后几年,申请量开始趋向于负增长,说明赴美读研的高速增长期结束,出国读研的热度大幅下降。下图可以看到,自2012年之后,赴美读研申请量除2015-2016学年小幅回升以外,2016-2017学年再次负增长。

数据来源:美国研究生委员会

三、招生数量大幅增加专业硕士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3.1 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80万人,增幅达到近10年最高

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年招生数量达到806103人,40年间,招生数量增加了75倍。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17年由于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招生数量大幅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从59万人增长至72万人,博士招生从7.7万人,增长至8.4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

博士研究生招生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增长迅速,年均增幅在25%左右。从2004年开始增幅有所趋缓,每年平均增幅在4%左右。

数据来源:教育部

2007年以来的近十年里,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的增长率大多维持在4%左右,而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22%,博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8.5%。

博士研究生招生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增长迅速,年均增幅在25%左右。从2004年开始增幅有所趋缓,每年平均增幅在4%左右。

数据来源:教育部

3.2 超过半数一流大学大幅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

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著名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均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计划。

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整理

复旦大学从2017年开始增加招生计划1800人,达到5500人,其中招生计划中增加了非全日制学习方式。2018年招生计划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招生计划数又增加700人,达到6300人。

数据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兰州大学从2017年开始同样大幅增加招生计划,达到4000人,比上一年增加820人。但在2018年减少了300人。在2019年招生计划再次增加,增长到4200人。

数据来源: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重庆大学在2017年招生数量大幅增加,达到5000人,比2016年增长1000人。2018年招生计划持平,在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又增加了300人,达到5300人。

数据来源: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计划从2016年的3900人增加到5000人。2018年招生计划不变,2019年增加700人,达到5700人。

数据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计划从2018年开始有明显增长,到2019年人数达到2800人,连续两年增加400人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规模明显增加,在研究生录取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招生规模必然要增长。2017年初,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研究生扩招的趋势很有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3.3 工学分数线逐年下滑3.3.1 工学招生占比最大

从各学科招生情况看,工学、管理学、医学占比最高,在2017年招生数量达到25万、11.6万、7.5万人,占比分别达到34.6%、16.09%、10.4%。

数据来源:教育部

从历史数据来看,工学、理学占比呈下降趋势,在2000年工学占比42.5%,到2017年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理学在2000年占比12.38%,到2017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仅占7.28%。而教育学、管理学比例上升最大,教育学从2000年2.7%上升至7.4%,管理学从2007年11.96%上升至16.09%。

数据来源:教育部

3.3.2 工学分数线持续下降,医学、法学、管理类专业学位呈上涨趋势

工学招生体量最大,但报名人数明显不如管理类、法学类、医学类专业,大量高校工学类专业出现报名人数低于计划数,甚至无人报考的局面。整体来看,工学分数线逐年下降,医学、法学、管理类专业学位分数线成上涨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工科毕业生本科毕业就容易有一份较好的工作,但是大量社会科学专业,即便是211毕业也未必理想,不得不通过提高学历增加竞争力。

数据来源: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录取分数线在报名热度逐年增加的趋势下,呈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3.3.3 高校热门专业中 多为管理、法学、经济学门类专业

山东大学2018年研究生报名前十个热门专业中,管理类占4个,医学类占3个,法学占2个,工程类仅有1个。最热门专业中工商管理报名人数2013人,录取475人,报录比4.2:1。唯一上榜的工程类专业电气工程报名人数238人,录取61人,报录比为3.9:1。

数据来源: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兰州大学2018年报名人数最多的前十个专业中,占比最多的是,管理类、医学类各占3个,其中报名最多的是工商管理,达到1800多人。

数据来源: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深圳大学报名人数最多的前十个专业中,管理类占3个,工学占4个,其中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较多。法学类占2个。热门专业中,报名人数最多是会计专业,达到578人,录取96人,报录比为6:1。

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上述高校热门专业中,统计包含非全日制专业,人数较多的一般是工商管理。南开大学全日制专业报名人数最多的为法律(非法学)、金融和法律(法学)、企业管理、会计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数据来源: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数据显示,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中,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可见,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就业前景是多数考生考虑的首要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信息采集系统

2018年浙江大学各院系的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中,经济学院报录比11.3:1,光华法学院报录比9.3:1,公共管理学院报录比7.2:1,而能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报录比仅为3:1、3.9:1、3.3:1。

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各院系的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中,经济管理学院报录比3.9:1,电子工程学院报录比2.7:1,人文学院和自动化学院报录比都是2.3: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报录比仅2.1:1。

数据来源: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2018年中山大学各院系的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中,护理学院报录比为6.9:1、法学院报录比为9.5:1,管理学院(不含mba)报录比为6.8:1,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工学院仅为2.4:1、2.4:1、2.2:1,物理与天文学院报名22人,录取45人,报录比0.5:1。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从各院系的报录比来看,医学、法学、管理类院系均高于工程类院系,而且差距悬殊,报考热度对比明显。

3.4 专业型研究生成研究生教育主体3.4.1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总体中占比首超50%

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但在扩招之初,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并不高,社会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认可度低。经过几年的发展,考生报考意愿不断提升,专业研究生的比例日益提高,在2017年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数据来源:教育部

3.4.2 专业硕士规模持续扩大 在硕士研究生占比接近6成

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总量42.5万人,专业硕士占比99.3%,达到40.2万人。硕士研究生中,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

数据来源:教育部

3.4.3 考生倾向于选择专硕是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

根据调查显示,报考专业型硕士意愿更高,达到56%。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考生选择专业硕士首要原因是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硕而选择专业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3.5 担心社会认可度,多数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上线4人,录取108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上线3人,录取82人,软件工程上线2人,录取35人。管理类专业情况有所好转,工商管理专业上线59人,录取135人,工程管理上线109,录取111人,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测绘工程招生计划5人、环境工程招生计划15人、材料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金融工程招生计划数15人,化学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但最终录取均为0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招生计划数和录取数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山东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同样存在缺额情况,社会工作计划招生20人,录取6人,法律(法学)计划招生50人,录取13人,会计计划招生20人,录取8人,新闻与传播计划招生36人,录取8人,电气工程计划招生35人,录取11人。

数据来源: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从调查来看,对于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统一标准,近半数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该政策。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虽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靠调剂来完成,但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而对于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随着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四、高校推免比例扩大名校推免生源中普通高校学生占比低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下,高校纷纷进行研究生扩招。但扩招对于普通考生来说,竞争压力有增无减,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高校中接收推免生比例的提高,在一流大学推免生源中,普通高校学生占比较低。

4.1 推免比例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中继续放大4.1.1 部分高校接收推免比例超过半数

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言,接收推免生是招生的重要招生手段之一。近年来部分高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半数。

浙江大学2017年、2018年推免生占比均为49.09%。 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例由于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的缩减而大幅提升,占比高达54%。

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四川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为2000人,2018年和2017年基本持平,2019年接收推免生数量增至2800人,占比提高到48.44%。

数据来源: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为2700人,占比49.91%,2018年推免占比50.00%,2019年推免占比超过半数,增加至52.85%。

数据来源: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2019年,复旦大学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

数据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2019年南京大学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达到或超过80%,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海洋地质、传播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达到80%,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推免比例达到81%。

数据来源: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4.1.2“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招生占全国硕士招生比例约60%

2017年,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万人,约占全国硕士招生比例的28%;招生博士研究生4.22万人,约占全国博士招生比例的50%。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21.5万人,约占全国招生比例的32%;招收博士研究生2.69万人,约占全国博士招生比例的32%。

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数据整理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招生,占据了全国六成以上硕士研究生、八成以上博士研究生招生。

4.1.3 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在九成以上

目前,高校在校生要考取研究生,除了统考以外,还可以选择推免。但推免不仅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还需要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在名校的推免生源中,学校层次也会成为录取重要因素。

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公布的2019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名单的数据,北京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高达94.8%。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中山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1945名,其中有1770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到91%。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1849名,其中有1613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到87.24%。

数据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比较高,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随着部分高校的推免比例持续提升,普通高校及往届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4.1.4 不同高校之间推免率差异明显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新增中国科学院大学等54所高校获得备案,全国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至此增加至366所,在这366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别。

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

从上图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校本部)以53.4%的推免率高居榜首,也就意味着北京大学超过半数的本科生能得到推免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推免率34.25%,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推免率也较高,超过了25%;而宁波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推免率不足3%,差异明显。

4.1.5 推免公平性 考生与招生单位观点对立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接近八成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仅有两成左右的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考生公平。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与考生观点不同的是,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六成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

随着具有推免资格的学校数量、招生单位接收推免生比例的增长,叠加往届生源比例增加,普通学校考生、往届生读研压力日益加大。

4.2 高校研究生招生提高对考生要求

4.2.1 生源数量压力缓解 研究生报名人数、录取数量超过招生人数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的报考人数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部分高校的录取人数甚至超过了招生计划人数。

东南大学2017年录取人数增至4553人,招生计划数为4000人,录取人数高于招生人数553人;2018年录取人数高达4882人,招生计划数为4500人,录取人数高于计划数382人。 可以看出,近两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高于招生计划人数,而实考人数远超录取人数和招生计划人数,并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深圳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统考人数为1624人,招生计划数为1469人,报考人数9405人;2017年录取统考人数增至2232人,招生计划数为2294人,报考人数9086人;2018年录取统考人数高达2301人,招生计划数为1904人,报考人数增至11981人。

根据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大学录取人数开始逐渐高于招生计划人数,而报考人数明显高于录取人数和招生人数,并呈现较明显的增长趋势。生源数量不再是学校招生考虑首要问题。

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2877人,上线人数为3844人,报考人数7465人;2017年录取人数增至3402人,上线人数为4291人,报考人数增至8828人;2018年录取人数高达3461人,上线人数为4792人,报考人数高达9635人。

可以看出,北京邮电大学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均明显高于录取人数,并呈现扩大趋势。

数据来源: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随着研究生报名人数,上线人数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基本能够得到保证,部分高校的录取数量开始超过计划数量,招生单位重心在由“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

4.2.2 高校研究生调剂对考生层次提高要求

近年来,由于考生选择专业热度不同,导致不少招生单位专业需要接受调剂生。但在研究生报名数量逐年增长,高校研究生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影响下,招生单位对于调剂生要求也在提高。

2016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8个,在调剂专业中提出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4个,占比3.7%,2017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10个,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12个,占比10.91%,2018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109个,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34个,占比增至31.19%。

数据来源:山西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2016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6个,在调剂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仅有1个,占比0.94%,2018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59个,其中提出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有30个,占比高达50.85%。

数据来源:南昌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

附录研究生数据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超过50%考生在大三确定考研报考的院校,在大四确定院校的占30%,大一和大二确定的占9%和8%左右。

从考研择校的因素来看,学校层次是考生首要考虑的择校因素,其次考虑的是自身能力,第三则是专业优势、地域吸引力和就业前景。

从考生择校标准来看,近5成的同学倾向于参考985/211高校标准,双一流和985/211高校两个标准都考虑的占比约31%,参考双一流高校的占比约11.6%。

从考生备考时考研成本来看,在1000—3000元之间的考生最多,占比约31%,其次是10000元以上的占比为22%,3000—6000元的占比为19%。

从考生复习方式来看,接近五成的考生选择自己复习,选择报班复习的占比接近31%,20%的同学选择和同学一起复习。

从考生考研次数来看,超过70%的考生是第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占比约20%,三次及以上占比各约3%左右。

以上来源:http://www.eol.cn/html/ky/2019report/list.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