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0社科院635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 哔哩哔哩(社科院2022)

2020社科院635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5*4 60
1. 希罗多德
古希腊史学家。出生于小亚细亚西部希腊殖民城邦哈利卡纳苏城。曾到达雅典,对雅典民主制度推崇备至。公元前443年移居南意大利的图里伊城,后取得该城公民权,并在此著述终老,倾毕生精力撰写《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此书为欧洲史学的开山之作,故希罗多德享有“西方史学之父”的美誉。
2.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记载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等。协助司马光编撰的有刘恕、范祖禹等。书成后,司马光又撰《考异》三十卷、目录三十卷,连同正文二百九十四卷,共三百余万字。其材料除采用已有的十七史外,还引杂史数百种,参阅有关史、传、谱录220多种。元代胡三省注释的《资治通鉴音注》和清代严衍著的《资治通鉴补正》,为《资治通鉴》拾遗补阙。
3. 文艺复兴
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是从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西欧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吸收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
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发生的以青年学生的学生运动为主,以及市民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当时北洋政府未能桿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学生们要求惩办的官员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対我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简答50*2 100
1. 评价殖民主义
作为资本主义一部分,殖民主义对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有罪恶,也有贡献。殖民主义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有血腥,以下将以其进步性作一表述。
一、人类文明的漫延
马克思总结历史规律时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在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如果征服者的文明高于被征服者,结果就相反。果不其然,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所以他们影响作用的方向与之前截然相反。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几近消灭了印度的文明。然而在英国人的铁骑肆掠印度这片土地的同时,印度历史前进的包袱也“顺便”被丢掉了。村社制度的瓦解,等级制度的削弱,社会陋习的改良,都证实了西方文化有力冲击并改革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与其它进入印度的民族不同,英国人对印度社会的触动并不局限于表层,而是深入到社会结构内部。虽然大不列颠最终的目的是用西方文明改造印度文明,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文明的更新与改造为独立后印度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殖民主义代表资本主义文明,它的扩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漫延,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是历史发展方向。殖民扩张恰恰“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中脱身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殖民主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而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统治地位服务的。殖民主义开辟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逐步摧毁了中世纪的一切自然堡垒,使人类文明大踏步的前进。
三、全球化的启蒙
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在进行殖民行为时,也使人类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首先它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其次,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以及农作物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等。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交流到世界各地:玉米、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最后,殖民主义扩张使殖民地逐渐融入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使之进入较高的经济范围,进而有- -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无论是殖民地、自治领,还是托管地,殖民扩张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殖民主义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民族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都遭到了破坏,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逐浙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开始走上了依赖外国资本的道路。阶级结抅和阶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等重大问题上,也发生来显著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产业工人,各通商口岸还出现了买办商人。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在文化上,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人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他们被称为经世派或地主阶级改革派。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其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①中国领土完整性遭到空前破坏,中国的内地税自主权、海关行使权、内河航运权、外国人入境 管理权等大量丧失。②公使馆的大量建立。1861至1862年间,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公使馆的建立标志着东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了中国的腹地。
(2)经济上:①新开辟了11个通商口岸,从沿海扩张到北方及内地。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自由通商,这都为外国外国商品深入南北沿海和长江内地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方便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从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②控制中国海关。1865年,总税务司在北京成立,各口税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一律由洋人担任。③在华经营轮船航运业,中国新式航运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④争相在华投资设厂。外国资本在扩大对华经济掠夺的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⑤设立银行。各国列强在华开设的银行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对清政府进行贷款,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工具。
(3)外交上: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辛酉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联合。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三、论述70*2 140
1. 为什么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842—1860年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标志,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正是这个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完全形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进步学者,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各

个层面论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肯定并总结了对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分析,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的革命政党推动的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这个革命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进程。
因此,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在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42700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
(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 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原子弹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

2020社科院635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5*4 60
1. 希罗多德
古希腊史学家。出生于小亚细亚西部希腊殖民城邦哈利卡纳苏城。曾到达雅典,对雅典民主制度推崇备至。公元前443年移居南意大利的图里伊城,后取得该城公民权,并在此著述终老,倾毕生精力撰写《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此书为欧洲史学的开山之作,故希罗多德享有“西方史学之父”的美誉。
2.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记载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等。协助司马光编撰的有刘恕、范祖禹等。书成后,司马光又撰《考异》三十卷、目录三十卷,连同正文二百九十四卷,共三百余万字。其材料除采用已有的十七史外,还引杂史数百种,参阅有关史、传、谱录220多种。元代胡三省注释的《资治通鉴音注》和清代严衍著的《资治通鉴补正》,为《资治通鉴》拾遗补阙。
3. 文艺复兴
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是从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西欧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吸收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
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发生的以青年学生的学生运动为主,以及市民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事件起因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当时北洋政府未能桿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学生们要求惩办的官员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対我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简答50*2 100
1. 评价殖民主义
作为资本主义一部分,殖民主义对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有罪恶,也有贡献。殖民主义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有血腥,以下将以其进步性作一表述。
一、人类文明的漫延
马克思总结历史规律时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在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如果征服者的文明高于被征服者,结果就相反。果不其然,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所以他们影响作用的方向与之前截然相反。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几近消灭了印度的文明。然而在英国人的铁骑肆掠印度这片土地的同时,印度历史前进的包袱也“顺便”被丢掉了。村社制度的瓦解,等级制度的削弱,社会陋习的改良,都证实了西方文化有力冲击并改革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与其它进入印度的民族不同,英国人对印度社会的触动并不局限于表层,而是深入到社会结构内部。虽然大不列颠最终的目的是用西方文明改造印度文明,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文明的更新与改造为独立后印度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殖民主义代表资本主义文明,它的扩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漫延,先进文明取代落后文明是历史发展方向。殖民扩张恰恰“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中脱身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殖民主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而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统治地位服务的。殖民主义开辟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逐步摧毁了中世纪的一切自然堡垒,使人类文明大踏步的前进。
三、全球化的启蒙
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在进行殖民行为时,也使人类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首先它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其次,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以及农作物带到新世界。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等。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交流到世界各地:玉米、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最后,殖民主义扩张使殖民地逐渐融入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使之进入较高的经济范围,进而有- -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无论是殖民地、自治领,还是托管地,殖民扩张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殖民主义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民族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都遭到了破坏,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逐浙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开始走上了依赖外国资本的道路。阶级结抅和阶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等重大问题上,也发生来显著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产业工人,各通商口岸还出现了买办商人。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在文化上,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人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他们被称为经世派或地主阶级改革派。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其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①中国领土完整性遭到空前破坏,中国的内地税自主权、海关行使权、内河航运权、外国人入境 管理权等大量丧失。②公使馆的大量建立。1861至1862年间,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公使馆的建立标志着东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了中国的腹地。
(2)经济上:①新开辟了11个通商口岸,从沿海扩张到北方及内地。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自由通商,这都为外国外国商品深入南北沿海和长江内地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方便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从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②控制中国海关。1865年,总税务司在北京成立,各口税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一律由洋人担任。③在华经营轮船航运业,中国新式航运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④争相在华投资设厂。外国资本在扩大对华经济掠夺的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⑤设立银行。各国列强在华开设的银行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对清政府进行贷款,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工具。
(3)外交上: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辛酉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联合。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三、论述70*2 140
1. 为什么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842—1860年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为标志,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形成了束缚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正是这个条约体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完全形成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20—30年代,当时的进步学者,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各个层面论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毛泽东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肯定并总结了对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分析,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国的革命政党推动的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这个革命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谋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以谋求国家的民主进程。
因此,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在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后,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42700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
(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 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原子弹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