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19年考研政治当代世经重点分析题_发展(2019年考研政治答案)

1.

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如何理解“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2)如何理解“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答案:

(1)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之际,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了共建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正确方向,向世界传递着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就应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唯有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才能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40年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道理,更以不断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推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40年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把握历史大势,着眼人类未来,中国主动推动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是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者。13亿多人口的中国大市场,真诚向各国开放。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行动已经并必将继续证明,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2018年正以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让中国重温历史,给世界昭示未来。

百花烂漫的仲春时节,椰风海韵的南海之滨,来自各国的2000多位各界嘉宾汇聚博鳌亚洲论坛,共同求解亚洲和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共商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合作共赢大计。在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深情回顾了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深刻总结了40年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和平合作发展潮流滚滚向前的世界大势,深刻提出了 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的中国主张,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赢得与会嘉宾强烈共鸣,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来,中国人民极大解放和发展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显示的中国力量,为世界积极作出的中国贡献,深刻印证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深刻彰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是历史前进的大逻辑。正如习近平主席高度概括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求解这一时代之问,最根本的就在于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当今世界,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只有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坚持变革、不断创新,才能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中国4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必然成功,也一定能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顺应了历史前进的大逻辑,始终挺立在了时代发展的潮头。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回首往昔,中国以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为亚洲和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华章。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1日01版)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顺应了历史前进的大逻辑,始终挺立在了时代发展的潮头”?

【答案】

(1)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正是对世界大势的顺应,对时代潮流的把握。40年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始终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0年历史充分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2)今天的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挑战前所未有、逆全球化趋向不断涌现。当此之际,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考验着人们的胸襟、眼界和智慧。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求我们在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把握历史规律,在善于拨云见日中认清世界大势。中国人民顺应世界大势,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才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

这一切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3.

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材料1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连日来世界多国举行纪念活动,铭记这场历史浩劫给人类带来的伤痛。70多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齐聚一战停战协议签署地所在国法国,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法国媒体评论称,当年的交战国共同纪念停战,既是应对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的民族主义倾向之举,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国际体系的多元性,倡导建立一个基于规则、开放和崇尚多边主义的世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覆盖30多个国家、超过15亿人口,造成近1700万人死亡,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一战结束之际,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出现“和平”字样时,曾让多少人欢欣于和平的希望。

纪念一战结束100年,不仅呼应了国际社会期盼团结一致守卫和平的主流心愿,而且提醒各方要捍卫和支持全球多边主义,努力开创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未来。比利时曾是一战主战场之一,那里发生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化学战。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纪念一战结束百年的活动上说,所有人每天都应为世界和平这一共同的事业添砖加瓦。然而放眼当今世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冲击,多边规则屡遭挑战,零和博弈思维不时挑起摩擦,世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人们更有必要利用特殊年份回顾历史,为人类和平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回望曾经的历史浩劫,人们尤其需要从思想上根除以强凌弱的零和思维,从行动上对未来作出最好的承诺。

材料2

犹记得2017年初,就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使世界风向发生转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少人发出“世界怎么了”的疑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鲜明指出,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场合一再阐明,中国的立场没有变: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主旨演讲中,他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中国倡导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全球化,是人类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再过一百年,当人们评述今天的时候,一定会如是说:那时的中国把握住了历史的趋势,摸清了发展的规律,走稳了人间的正道。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03版)

(1)如何理解纪念一战“人们尤其需要从思想上根除以强凌弱的零和思维”?

(2)为什么再过一百年人们会说“那时的中国把握住了历史的趋势,摸清了发展的规律,走稳了人间的正道”?

答案:

(1)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不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而是所有人需要所有人。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更是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零和思维不仅在理论上存在明显矛盾、在实践中带来重大危害,而且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因而,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赢者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说到底就是自己发展得好,也要让别人发展得好。

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愿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因此,在纪念一战时,我们应该明白,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人创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坚持互利共赢、同舟共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能让零和思维蒙蔽了心智,以致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倒行逆施。多一些命运共同体意识,多一些战略眼光,零和思维及其危害就会少一些。

(2)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至关门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在一些国家蔓延,中国则高举开放大旗,,思考的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的问题,提供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同时,新时代的中国与各国人民一道,一如既往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汇聚力量,一以贯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些举措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世界经济繁荣稳定,将对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死胡同,而中国所提倡的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才把握住了历史的趋势,才走稳了人间正道,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4.

贸易战阻挡不了中国前进步伐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引燃并推动事态升级。面对贸易摩擦,国内出现了“恐美论”“

必输论”等错误观点和悲观论调。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学者、主流媒体和知名机构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贸易战扼杀不了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有国际舆论指出,中美贸易战关系到未来的世界秩序。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维亚切斯拉夫·霍洛德科夫认为,“这是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主导权立足于在现代化技术上取得优势”。西班牙《起义报》评论员佩佩·埃斯科瓦尔指出,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开启一场50年的贸易战”。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战略考量是全面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多数专家表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征收关税就能够阻断中国的进程”。正如哈佛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所说的,“中国的命运——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现在掌握在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导人手中”“全球化列车已经离开站台很久了,认为某个人能够将其逆转的想法是极其天真的”。

美国发动贸易战给中国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与机遇。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刊发题为《美中贸易战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的文章,指出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正在为欧盟和亚洲加速开放市场、加强经济联系提供新的动力。文章说,除美国之外,几乎所有地方现在都产生了一种急迫感,政策制定者都力争加快推进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也建议,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世界强国,中国可以在贸易自由化中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加强这一体系,让中国经济的健康与全球更加利益攸关。

与此同时,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其在世界舞台信誉扫地,而中国高举全球化旗帜,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朋友。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政治评论员菲利普·斯蒂芬斯则表示,在中美竞争中,美国“已经把优势拱手让给对手”。斯蒂芬斯说,与特朗普的世界观带给中国的巨大战略利益相比,任何短痛都不算什么,他正在逐步拆除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的支柱;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足够明确,而特朗普正在兴致勃勃地 助中国实现抱负。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安德鲁·刘易斯撰文说,贸易战超越了贸易赤字和技术 地位的问题,而是关乎中国将如何融入世界和发挥什么作用。对此,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拉尔默指出,美国不要低估中国的决心,中国要努力实现伟大复兴,退让对它不是一个选项。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5日03版)

(1)为什么说“贸易战扼杀不了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2)如何理解“美国发动贸易战给中国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与机遇”?(或如何理解“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答案: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向内需和创新驱动转型,外贸结构加速多元化,美国对华贸易战已无法扭转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在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正在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进程,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美国贸易战的威胁,中国正在与外部世界进行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互动,这与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全然不同。

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仍将坚持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不断释放发展红利,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合作。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相关国家普遍欢迎。这一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而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推动开放包容发展,而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促进合作共赢,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搞零和游戏,各国只要有意愿参与进来、共同发展,中国都欢迎。中国积极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顺风车”。

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是对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有力推动,是对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积极贡献,所以贸易战既无法中国经济发展势头。

(2)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中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

然而,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前进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就可以加以解决。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虽然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但只要积极应对,就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倒逼国内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让中国经济的大海更加壮阔,就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重大举措,彰显了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更传递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信念。面对风险挑战,只要我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小编寄语】:考研是一个关于梦想的选择,逐梦的路上祝你一往无前,但是如果未过,请你也不要放弃,也可选择银行,抓住青春的尾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