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说山大研究生学术讲座(2020.04.07-10.15)_素数(山大研究院)
哇哇哇震惊!在这半年中
山东大学“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与“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举办了多期讲座哦
现在又到了我们讲座信息大放送的时间啦
快点跟随小编去看一下吧
~
数学 学院承办第8期(总第930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孪生素数猜想
主讲人:
刘建亚,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12日19点,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山东数学会承办的第8期(总第930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线上举行。刘建亚教授出席此次讲坛,报告主题为 “孪生素数猜想”。本次讲坛由数学学院党委书记曲明军主持,王光辉教授总结发言。
刘建亚教授从孪生素数的起源开始讲起,叙述了孪生素数的猜想命题,简单介绍了历代数学家对孪生素数的各种猜想和反复证明。他指出和 至今尚未有解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孪生素数猜想也是 历史悠久的著名数学猜想,讲坛着重讲解了素数与zeta函数,算术级数中的素数,以及素数之间的有界间隙,生动讲述了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漫长发展史。
微电子学院承办第9期(总第93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区域场调控的红外光电探测器
主讲人:
胡伟达,1979年出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机理和应用研究。1997-2004年本科和硕士就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2007年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至今。荣获2013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计划和奖励。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副主编、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执行主编、《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和《红外技术》编委。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21日上午10时,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研究生特色学术活动品牌,微电子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9期(总93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活动,在本次报告中,胡伟达教授介绍了局域场调控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发展的最新结果。胡伟达教授首先提出了 高性能红外探测器是遥感、侦查和夜视的眼睛,是远距离探测本领的核心部件。
然后胡伟达教授阐述了以传统碲镉汞、锑化铟、铟镓砷、量子阱为代表的高性能红外探测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 航天航空、医学成像、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的发展现状。
最后胡伟达教授讲述了综述了近几年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课题组在高性能传统薄膜材料(三维薄膜)红外光电探测器和新型低维材料(零维量子点、准一维纳米线、二维材料)红外光电探测器方面的进展,同时也展望了红外探测材料和器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础医学院承办第11期(总第93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为学立品,做好人生第一篇论文
主讲人:
马春红,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13、2010)、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011、2008)指导教师。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免疫学会常务理事。cell report, liver international, plos one,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cancer biology therapy等杂志审稿人。马春红教授长期从事肝病与免疫研究,致力于研究hbv、代谢等环境因素诱发肝脏炎症及其恶性转化机制,以期揭示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微环境因素。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7项,973子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山东省杰青基金1项,霍英东基金1项,并主持参与多项其它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专利1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22日下午15时,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齐鲁医学院研究生处主办,基础医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11期(总933期)“稷下风”研究生特色学术论坛在zoom线上平台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春红教授作了题为 “为学立品,做好人生第一篇论文”的讲座。本次报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齐鲁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曹枫林教授主持,齐鲁医学院师生通过视频观看了本次讲座,基础医学院组织部分返校学生统一收看了讲座。
在本次报告中,马春红教授首先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比作寻宝,以“寻宝记”为主题生动形象的点明了同学们的研究生活现状及各类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学习层次、方法,以此为“砖”, 引出讲座的玉——如何写好人生第一篇论文。随后,马春红教授以两幅对联简要概括了做人生第一篇论文需遵守的基本品德,要追求卓越、拥有毅力与耐力、团队精神等。树立基本品德后,马春红教授从论文撰写的角度,介绍了论文每一部分的结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其次,马春红教授为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发表自己的论文即如何推销自己的工作,而在所有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文章本身需要易懂、易读、吸引人, 抓住所有潜在读者的心,并尽最大努力让审稿人满意。最后,马春红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及投稿的宝贵个人经验,为大家讲述了写作的基本步骤、行文方式,并对同学们的用词事态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齐鲁交通学院承办2020年第15期(总第937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路面多物理场模拟性能预测
主讲人:
张裕卿,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现任阿斯顿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学术成果涵盖了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模拟、道路结构性能预测、材料本构模型及生物质可再生路用材料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欧盟h2020、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基金和皇家工程院资助项目,累积科研经费超过100万英镑。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演讲40余次,受邀到英、荷、德国、比利时、瑞典、美国和中国等世界知名大学进行学术演讲30余次。兼任39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是英国国家沥青研究协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材料系统与结构联盟(rilem)的cha和cmb委员会委员,欧洲沥青技术协会(eata)技术委员会委员,同时是奥地利、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沙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人。
讲座内容:
2020年6月19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15期(总第937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副教授、材料研究院院长张裕卿做客此次讲坛,讲述的主题为 “路面多物理场模拟性能预测”。本次讲坛由齐鲁交通学院姚占勇教授主持。
张裕卿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路面多物理场模拟性能预测的机理和过程,分别为路面性能预测问题的本质、各向异性粘弹塑性断裂(vepf)模型的验证、非线性各向异性弹塑性(naep)模型的验证、基于弱形式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法介绍。最后张教授还讲到 基于弱形式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的模拟材料/结构循环依赖的方法,让我们对路面多物理场模拟性能预测有了更多的认识,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电气学院承办第16期(总第938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and wide area schemes
主讲人:
vladimir terzij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力系统工程epsrc讲座教授;1997-1999年担任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助理教授;2000-2006年任职德国拉廷根abb公司开关设备和配电自动化方面的高级专家;国际电力与能源系统期刊主编、ieee研究员、洪堡研究员、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学者、泰山学者;中国国家友谊奖(2019年)和中国齐鲁友谊奖(2018年)的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应用;广域监控、保护和控制;多能系统耦合;开关设备和瞬态过程;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讲座内容:
2020年6月15日下午3点,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讲坛邀请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力系统工程epsrc讲座教授vladimir terzija教授,讲座的主题为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and wide are sche-mes”。本次讲坛由蔡德宇副研究员主持。
齐鲁交通学院承办2020年第17期(总第939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随机施工缺陷及其对防渗墙抗渗能力的影响
主讲人:
潘玉涛,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现兼任新加坡岩土工程商业有限元软件公司geosoft开发工程师、tc219工作组组员、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兴趣为地下水渗流、地基处理、风险分析、岩土数值方法及海洋岩土工程,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在géotechnique、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讲座内容:
2020年7月11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17期(总第939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教授潘玉涛做客此次讲坛,讲述的主题为 “随机施工缺陷及其对防渗墙抗渗能力的影响”。本次讲坛由齐鲁交通学院姚占勇教授主持。
潘玉涛教授主要从六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 随机施工缺陷及其对防渗墙抗渗能力的影响,分别为研究背景、施工缺陷、tda介绍、tda与rfem对比分析、工程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潘教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防渗墙主要应用于深基坑降水处、垃圾填埋处、水坝处等。最后,潘教授还指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主要围绕瞬态算法和还原模型两个大的方面去展开,让大家对随机施工缺陷及其对防渗墙抗渗能力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
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第19期(总第94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新交通传感技术生态圈
主讲人:
徐浩,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土木工程系交通工程副教授,美国注册土木工程师,美国土木工程师、交通工程师协会、交通研究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分析与设计、车路协同等。徐浩博士共主持了联邦和州交通安全与智能交通相关的研究项目30余项,主持的研究经费达500余万美元,发表sci论文50余篇。徐浩博士所在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将3d激光雷达用于路侧感知系统并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与播发,并与数字摄像、红外摄像、雷达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高频率、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
讲座内容:
2020年7月10日上午八点半,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的第19期(总第94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徐浩老师做客此次讲坛,讲述的主题为 “新交通传感技术生态圈”。本次讲坛由齐鲁交通学院孙仁娟副教授主持。
围绕智慧交通新传感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的新交通传感技术生态圈这一主题,徐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引出了雷达激光探测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徐老师指出, 传感器和数据流是路侧感知技术的核心内容。随后徐老师列举了四种主流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并且详细讲解了 激光雷达探测以及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之后徐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新交通传感技术生态圈中数据流、用户群及设备相互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现阶段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现状和存在的挑战,并探讨了新交通传感技术生态圈的未来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最后,徐老师与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徐老师鼓励大家参与到智慧交通的研究之中,并且以亲身经历勉励大家在学习生涯中要将基础专业知识学扎实,未来投入科研工作中才能更加轻松各种挑战。
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第21期(总第94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隧道工程的挑战
主讲人:
chrysothemis博士曾在雅典国立技术大学隧道与采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6年,她参与女王大学和苏黎世理工学院的联合研究项目,完成了博士学位。她曾作为隧道工程师担任过独立私人顾问,目前是英国和希腊隧道协会青年成员组织itacus和ita-cet的活跃成员,以及利兹大学商学院的emba候选人。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地下空间、创新设计、弹性基础设施、社会影响等多个方向,并且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讲座内容:
2020年08月06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齐鲁交通学院承办的第102期(总第94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通过zoom会议室线上主办。英国利兹大学助理教授、隧道与岩石工程学会常设主席、英国华威大学客座讲师、加拿大女王大学兼职教授chrysothemis paraskevopoulou做客此次讲坛,讲述的主题为 “隧道工程的挑战”。本次讲坛由岩土与工程中心聂利超副教授主持。
chrysothemis博士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给我们讲述了隧道工程现在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分别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性建模,地面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行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介绍了我们了解以及不了解的隧道场景来展示出隧道工程的挑战。最后还指出地下建筑项目是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需要通过 了解地下空间的行为来预测故障模式从而减轻风险,并且还需对隧道项目进行准确,高效的成本评估,实现地下空间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的开发。通过chrysothemis博士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目前地下空间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及地下空间的优化利用的可能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也存在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微电子学院承办第24期(总第946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amino acid pairing pepti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主讲人:
陈璞,滑铁卢大学化学工程和物理学系教授,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nano-biomaterials加拿大研究主席。陈教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在固态物理、纳米生物材料和储能材料、微纳米智能器件、生物医学工程等许多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陈教授许多研究已投入实际应用中,包括药物和基因传递;蛋白质-脂质相互作用、脂质双分子层和细胞膜的作用;乳化、涂层、电镀和薄膜;能量储存与转换。多年来,陈教授的团队发表了250多篇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论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一流的生物材料、化学和能源期刊,如如sci. adv., angew. chem. int. ed. 和jacs,超过9000次引用,并产生超过140项加拿大和国际专利申请。
主讲人:
2020年9月3日下午15:00,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研究生特色学术活动品牌,微电子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24期(总946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微电子学院一楼报告厅如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滑铁卢大学化学工程和物理学系陈璞教授作了题为 “amino acid pairing pepti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苏绚涛老师作为主持人,宋爱民老师、王卿璞老师、林兆军老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陈璞教授首先从蛋白质分子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的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老年痴呆症与蛋白质病变的关系、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构成了遗传的稳定性、不同弱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纳米结构达到不同功能等。然后陈璞教授基于背景引出了一类新的自组装生物分子-氨基酸配对(aap)肽。该类氨基酸对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 实现空间和化学上的稳定性。此外陈璞教授介绍到其研究团队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实现商业化,特别是在青岛院士港成立纳肽得(青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国际 的小核酸精准医疗产品研发,定位于应用纳米技术开发生物新药,为癌症治疗提供靶向基因药物,同时研发高效低毒的多肽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用于多种疾病的靶向治疗。
电气学院承办第26期(总948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工程博弈论:思想、方法和应用
主讲人:
梅生伟,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杰青、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ieee fellow、iet fellow。主持基金、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30多项。出版专著10部(英文2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57项(2美国专利)。担任《科学通报》、《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ntrol and application》等18种国内外期刊的编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12项省部级奖励。
2020年9月13日下午2点,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6期(总948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千佛山校区电力楼四层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梅生伟教授,讲座的主题为 “工程博弈论:思想、方法和应用”。本次讲坛由刘玉田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
讲座内容围绕博弈与博弈论、从博弈论到工程博弈论、工程博弈论基本方法及能源电力系统应用、工程博弈论与国防应用、工程博弈论与人工智能五个方面展开。梅生伟教授首先介绍了博弈论也称对策论,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弈论是以数学为工具,定量研究竞争与合作并存环境中优化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以及演化博弈三个分支。梅生伟教授说到,工程博弈论除了可应用于国防多种方面,比如蜂群战术、数字沙盘、太空战略布局等,还可应用于人工智能,比如alphago、alphazero等,展现出超强记忆力、左右互博、产生新知识三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第33期(总第955期) “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bioinspired super-wettability system and beyond
主讲人:
江雷,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江雷院士发现并建立了超浸润界面体系的基本原理并成功将其进行创新应用,取得一系列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引领该学科的发展,并多次获得重要国际奖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nat. nanotechnol., nat. mater., nat. comm.,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dv. mater.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文章400余篇。研究成果15次被science、nature及其系列杂志进行亮点报道,并30余次作为nature、angew. chem.、adv.mater.等国际知名杂志的封面。
讲座内容:
10月15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的第33期(总第955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中心校区化学老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中科院理化所的江雷院士应邀来访,为师生带来题为 “bioinspired super-wettability system and beyond”的精彩学术报告。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德军教授担任主持人。
江雷院士在报告中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量子限域超流体部分研究成果,他主要围绕 量子限域超流体在能源、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详细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该领域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让同学们快速理解和学习到很多知识。江雷院士运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形象生动的讲述在科研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在实验取得一些进展如何思考进行下一步,江雷院士的这些思想都让同学们获得很多启发。他也祝福山东大学的同学们为化学、化工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一些同学针对报告中自己未理解的环节和机理进行提问,江雷院士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理解,提出了新思路和方法,江雷院士与之讨论,更是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第2期(总第694期)海右论坛
主题
单晶碳化硅的金刚石线锯切片技术研究及海外联合培养经历分享
■ 主讲人
王沛志,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葛培琪教授,主要从事单晶碳化硅的金刚石线锯切片技术研究,2018.10-2019.10期间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学习。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7篇,2019年获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2017年和2018年分别入选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选育计划和培育计划。
点评嘉宾:
葛培琪,工学博士,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编委会委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晶体材料金刚石线锯高效精密切片加工技术、控性磨削加工技术、流体诱导振动理论与应用、摩擦学及机械动密封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持完成973计划课题1项,总装预研项目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2014年以来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 讲座内容
2020年4月7日下午2点,由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通过线上形式举行。王沛志博士做了题为“ 单晶碳化硅的金刚石线锯切片技术研究及海外联合培养经历分享”的学术讲座。机械工程学院葛培琪教授主持讲座,并作为点评嘉宾对讲座进行了点评,部分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王沛志博士讲解了单晶碳化硅的金刚石线锯切片技术的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单晶碳化硅为代表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随后,王沛志博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他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别为单晶碳化硅单磨粒刻划研究、单晶碳化硅多磨粒刻划中位裂纹间的耦合作用、单晶碳化硅晶片表层裂纹损伤深度的研究。其中,他主要讲解了 单晶碳化硅单磨粒刻划研究,包括刻划力与刻划压入深度关系模型、刻划应力场及裂纹扩展驱动应力和单磨粒刻划实验三个部分。随后,王沛志博士介绍了他的海外联培研究内容,有单晶硅高速刻划材料本构模型和高速刻划实验及仿真等。最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海外联培感悟以及海外生活学习的一些经验。
讲座完成后,王沛志博士对同学们提出的锯丝上的磨粒是怎么添加的以及锯丝上的磨粒分布是否可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经济学院承办第3期(总第695期)海右论坛
主题
从数学到金融:我的科研之路
■ 主讲人
李建文,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胡金焱教授。2014年,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山西灵丘支教一年。2017年,由数学学院硕博连读转入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联合培养一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第二作者在sci、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jcr一区1篇,校权威2篇,校重要2篇。曾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标兵和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数十项奖励。此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还担任ejf的匿名审稿人。
■ 讲座内容
4月17日下午,经济学院承办的第3期(总第695期) “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通过线上形式举行。经济学院李建文博士受邀作了题为“ 从数学到金融:我的科研之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经济学院林竹书记主持,由姜明明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对讲座进行了点评,部分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李建文主要分数学研究、金融研究和经验总结三个部分进行了分享。首先他介绍了于数学学院读硕士阶段在复杂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关于节点连成网络的核心结构和外围结构成果发表在了sci期刊上。结合自身在这一阶段的亲身经历,李建文与同学们分享了研究选题、数据处理、论文写作和投稿过程等方面的经验。关于选题他强调选择所在领域的关键问题,并采用相对新颖的视角。关于数学建模,要 考虑自己研究的问题让他人能看懂而不是刻意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关于论文写作,要利用好导师的指导和讨论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反复修改。关于论文发表,对于漫长的投稿审稿的过程,要保持信心不轻言放弃。最后,姜明明老师就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
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2020年度第13期(总第705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主题
纳米环境矿物材料活化过硫酸盐与活性氧形成机理分析
■ 主讲人
孔令帅,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7级博士生,师从占金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过硫酸盐为氧化剂的高级氧化技术。在appl. catal. b., j. hazard. mater., chem. eng. j.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口头报告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
■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26日19: 00,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第13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于线上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2017级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孔令帅担任主讲人,做了主题为“ 纳米环境矿物材料活化过硫酸盐与活性氧形成机理分析”的报告,其导师占金华教授亦出席本次论坛担任点评嘉宾。
讲座伊始,主持人首先对占金华教授和孔令帅博士的学习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等向大家做了简要介绍;紧接着便进入本次讲座的正题,孔令帅博士首先对环境矿物材料及其研究意义进行简述,并由此引出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随后孔令帅博士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他所做的四个研究课题,包括黄锡矿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双酚a、富氧空位红锌矿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方镁石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环糊精修饰的赤铜矿活化h2o2选择性降解双酚a;最后,孔令帅博士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
接下来是嘉宾点评环节,占金华教授首先对孔令帅博士的科研工作给予了细致点评,并高度赞扬了孔令帅博士的优秀科研品质。他还结合自己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一些宝贵的科研经验,并由此提出大家在科研工作中应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善于把握偶然现象。
材料学院承办第15期(总第707期)海右
主题
博士学习工作情况和社会活动经历分享会
■ 主讲人
赵瑞正,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9篇,封面文章1篇,累计影响因子175.459,累计引用次数21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cs energy letters, nano energy等top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77.979,其中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 上的文章被该杂志评为“hot papers”。硕博期间曾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研究生创新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先进个人、木木西里创新奖学金等奖项。
李涛,曾获得国家留学公派资格,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进行博士联合培养一年。攻读学位期间,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并完成国际专著一章,包括一作11篇,通讯1篇,其中材料类一区3篇,二区6篇,三区2篇。攻读学位期间,曾获2019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第十届研究生“五·四”青年科学奖,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28日晚七点整,材料学院第15期“海右”博士 生学术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5级博士生李涛和赵瑞正,主持人是19级硕士生徐仁杰,另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蒋妍彦教授和王成祥研究员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议开始,赵瑞正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博士学术经历和论文投稿写作心得。在报告中,她从个人简介、博士学术经历、写作与投稿以及毕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并将自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分子水平异质结给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李涛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课题—— 液滴表面润湿性及其行为调控的研究。在报告中,他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主要结论等方面。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经历中的感悟与体会。报告结束后,王成祥和蒋妍彦分别对李涛和赵瑞正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呼吁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勤奋努力的品格。之后对于同学们的提问,李涛博士和赵瑞正博士都进行了详细解答。
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承办第16期(总第708期)海右
主题
海洋细菌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 主讲人
彭明,微生物技术研究院2017级微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张玉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微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两篇,参与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 山东大学优秀团员、2020年 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2020届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张夙夙,2015级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硕博连读生,导师是孔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乳酸菌及其应用技术相关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三篇,其中一区一篇,二区两篇。获得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讲座内容
2020年5月27日19点,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于腾讯会议举行2020年山东大学 “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研会学术部承办,是2020年“海右”优秀博士毕业生报告月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19级硕士研究生许如意主持,论坛邀请2020年优秀博士毕业生彭明和张夙夙担任主讲人,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玉忠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首先,2020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彭明做了题为“ 海洋细菌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的报告,主要从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全文总结与展望、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等几个方向做了分享。对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做出总结,主要成果有:解析了mmtn、mmtn-sam和mmtn-sah-met的晶体结构,首次提出了dmsp合成关键酶在dmsp合成过程中完成在硫原子上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彭明博士通过自身科研历程的介绍,为大家分享了在科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总结。
然后,2020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张夙夙做了题为“ 乳酸菌的乳糖/半乳糖代谢及其应用”的报告,主要从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为大家做了分享,包括构建利用半乳糖的嗜热链球菌、植物乳酸菌与传统酸奶发酵剂共培养生产低糖酸奶、植物乳酸菌乳糖/半乳糖诱导型表达系统及其应用、利用植物乳酸菌工程菌株生产d—塔格糖四个方面,最后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张夙夙博士通过其自身研究经历的介绍以及实验思路的梳理,为大家做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最后,张玉忠教授对两位博士的工作进行点评,评价他们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也为两位博士在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论文投稿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另外张教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角度,为同学们指出了在未来研究中的方向和深度,也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提出了科研学习要求与标准。最后张教授结合本实验室的相关工作给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电气工程学院承办总22/714期海右博士生论坛
主题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与负荷恢复
■ 主讲人
简瑾,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1-2019年度均获优秀学生奖学金,2019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之星提名及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期刊论文6篇,参与3项重点科研项目。
黄强,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6-2019年度均获一等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目前已发表sci期刊论文三篇,ei期刊论文两篇,ei会议论文两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
■ 讲座内容
2020年6月12日下午14时30分,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2期(总第714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为“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与负荷恢复”,论坛邀请到了电气工程学院优秀博士研究生赵瑾、黄强为大家做报告。电气工程学院邹贵彬教授、王洪涛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思利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
首先,赵瑾结合自身在博士阶段的课题内容和科研经历,做出题为“ 考虑可再生能源参与的时空协调负荷恢复”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赵瑾分析了含可再生能源的电网在负荷恢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随后,赵瑾从科研的入门、深入了解和关注前沿三个阶段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给大家介绍了读文献和写论文的经验和技巧。最后,赵瑾针对“ 怎样能做好科研”等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王洪涛对赵瑾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对于师生关系的精彩见解,鼓励同学们发挥主动性,在科研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
随后,黄强向大家做了题为“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故障限流与直流线路保护研究”的学术报告最后,黄强就如何发现创新点、论文阅读和写作等内容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邹贵彬对黄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对 柔性直流电网故障隔离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并分享了自己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见解。
最后,宋思利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点评。他高度评价了主讲人的精彩报告以及嘉宾老师的精彩点评,并对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感谢,鼓励同学们向两位主讲人学习,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至此,本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编辑/排版:赵立达 陈钰
素材来源:研究生团工委学术部
值班栏目主理:李蕾
责编:韩笑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