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3考研丨个人错题集

一起来查漏补缺吧!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 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 越简单的刺激量越多(上限7±2个)
????外文字母: 4-6个,黑色圆点: 8-9个,几何图形: 3-4个,汉字: 3-4个。
2.?睡眠剥夺实验: rem睡眠出现的提前或延长: 导致要求补偿强烈,所以会增加。
3.?朝向反射是由刺激的新颖性引起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人和动物共有。
????边缘系统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做出反应。
4.?前意识: 指无意识中可以召回的部分,当前未意识到,当需要的时候可以回忆起来。
????焦点意识: 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所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经验。
????下意识: 指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识。
????潜意识: 指隐藏于意识之下,个人不曾觉知到的观念和情感。
5.?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
6.?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自动化了的行为和习惯——转笔。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察觉到刺激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吃糖打针。
????盲视:?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
7.?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感应性。
????蜜蜂采蜜: 心理反映形式。
????动物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特征形成较为稳定的反映: 感觉阶段。
????哺乳类动物运用表象以及简单概括能力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来 解决某些问题: 思维萌芽!
????人的心理发展最高级阶段: 意识。
????人类与动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本质差别,并使人的心理上升到意识的基本动因: 劳动。
????个体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和想象新事物或新现象的可能情形,并利用它来回忆过去或计划未来,这种意识水平是中间水平。
????自我觉知的意识水平: 高级水平。
????人类正常的睡眠时距范围: 5-11个小时。
????注意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心猿意马: 心思不定,难以控制——貌似注意。
????注意起伏(动摇)的周期 : 8-10秒。
????心理发生标志: 信号性反应。
????人类意识产生的基本条件: 劳动、语言。
????失眠: 起时性失眠、维持性失眠、终止性失眠。
????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呼吸运动变化、无关运动停止。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主动性降低、注意狭窄、?出现错觉或幻觉。
????意识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 它主要表现得部分有: 意识的发生、意识的发展、意识的内容。
8.?“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在催眠状态下,意识的执行功能加强了,但监督功能弱化了。
9.?注意的转移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国曾的交替速度)有关。
10.?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根本的区别: 意志努力。
11.?负启动效应、返回抑制现象和注意瞬脱现象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特点。
12.?额叶损伤:对新颖刺激的过分敏感,无法集中注意力;
?????边缘系统受损:选择性注意的能力缺失。
第四章:感觉
1. 可见光谱的波长: 380-780nm,以可见光波的波长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是: 红、橙、黄、绿、青、蓝、紫。
2.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16-20000hz,但最敏感的区域: 1000-4000hz。
3. 一个皮层细胞与多个外侧漆状体细胞联结,一个外侧漆状体在网膜上对应着一个较小范围得感受野,所以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比外侧漆状体单个细胞的感受野大。
4. 甜(舌尖)、咸(舌中)、酸(舌两侧)、苦(舌根),敏感程度: 苦酸咸甜。
5. 听觉的感受器: 耳蜗的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
6. 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声波位差别的原因是两耳距离差。
7. 安静环境下,人耳能听到6米远的手表滴答声。
8. 韦伯发现,重量的差别阈限: 0.02,咸味的为0.2,韦伯分数越大,感觉越不灵敏。
9. 研究细胞侧抑制最早使用的动物是: 马蹄蟹。
10. 发现感受野的两位学者: 胡伯和威赛尔。
11. 开始引起痛觉的声音强度为: 140db。
12. 戴耳机完成听力损伤的最低时间约为: 30分钟。
13. 皮肤上触觉阈限最低的部位: 鼻子。
14. 生理零度= 皮肤表面的温度。
15. 人类除了基本的四种味觉,还有味精觉。
16.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范围: 0-130分贝。
17. 在狭窄的地方涂蓝色或绿色,这主要是利用的感觉现象: 联觉。
18. 视觉的完全暗适应过程所需要经历的时间: 40分钟。
19. 一般人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视角: 1分度。
20. 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但附加成分不同的声音区分开来的特殊品质: 音质。
21. 触觉感受器: 迈斯纳小体。
22. 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限降低的现

象: 痛觉过敏。
23. 远距离感受器: 视觉、听觉。
??????接触性感受器: 味觉、嗅觉、肤觉。
24.?锁和钥匙理论解释嗅觉、甜味、苦味。
25.?夜光学系统: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昼光学系统: 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26.?颜料混合三原色: 黄、青、紫;
???????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27.?触觉敏感度: 舌尖、鼻尖、手臂、背部。
28.?锥体细胞感受颜色和细节,杆体细胞感受明暗。
29.?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
30.?单耳掩蔽的作用要比双耳掩蔽的作用显著。
31.?听觉的位置理论,检测音高与特定的毛细胞受到刺激。
32.?大脑皮层只能接受神经冲动。
33.?光刺激时,视紫红质发生分裂而褪色,光刺激时间越长,分解越彻底,它由视黄醛与视蛋白构成。在暗环境中,又重新结合。
34.?动觉的感受器位于:关节、肌腱、肌肉和韧带中。
35.?感觉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将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36.?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e”形视标、蓝道环(c)和相等宽度的黑白交替线条图形(栅条图形)用来测量最小间隔敏度。
37.?离开视网膜中央凹,视杆细胞急剧增加,在16-20度视角处最多。
38.?触觉:使皮肤轻微变形;压觉:使皮肤明显变形。
39.?视敏度:
(1)最小可见敏度。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在最好的观察条件下,人们能够觉察的最小物体为0.5弧度秒宽的一条细线;
(2)游标敏度。要求被试能够分辨两条线段的相对移动。在最佳观察条件下,成人刚刚可以分辨的最小偏移为2弧度秒;
(3)最小间隔敏度。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在最佳观察条件下,成人的间隔敏度为每度45~60周。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