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985研究生深夜自杀,1800字遗书曝光这件事,杀死了800万孩子_徐誉(985研究生考公务员有什么优势)

原标题:985研究生深夜自杀,1800字遗书曝光:这件事,杀死了800万孩子

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孩子就病了,而我们却没有看见。

——35楼女同事

“再见。”

在写完5页遗书后,年仅25岁的男孩跟这个世界说了再见。

(自杀男孩遗书)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实验室,这位25岁的985研究生,在凌晨一点左右,开始写自己的绝笔信。

凌晨两点,他在微博上发送了自己遗书。

遗书发布之后,他在实验室自杀了,警方赶到时,已经没有了抢救的必要。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我们再也看到这个男孩的微笑了。

这封 遗书“正常又阳光”,看得人心碎。

整整5页截图,这个孩子全程幽默,诙谐地调侃自己,平静地跟这个世界告别。

他在遗书的最后说了谢谢,还祝福了家长朋友顺顺利利,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我被眼泪呛了一下,感觉身体里什么东西翻了个面。

有网友找到他的贴吧账号。

2014年的暑假,当得知自己被录取,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时,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吧”发了一个帖子问:北方冬天的雪大吗?

问前辈们学校宿舍是否有wifi和空调:

微博@人间心事bot

看到这里,我真是绷不住了,谁一开始不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的人呢?

他出走是少年,却再也没机会归来了。

悲剧,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把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长久藏匿的暗伤,撕开一个口子曝光给世人看,并提醒所有围观者:

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孩子就病了,而我们却没有看见。

他没有一丝怨气,

只是在怪自己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大部分自杀的孩子,在杀死自己之前,内心早已死了。

他们是如此善良和懂事,所有的问题和怨气,都怪在自己身上。

仔细看看这个男孩的遗书,全文没有一丝怨气,都在怪自己。

毕业设计,他是照着文献和老师的建议做的,在结果不如意的情况下,他把这个失败归结到自己身上。

微博@红烧土豆皮

“好吧,是我不对,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

微博@红烧土豆皮

他不断地做无用功,趴在电脑前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

在无数次的模拟自我对话后,终于他投降了,选择了放弃自己: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的研究生,不缺你这个废物,去死吧。”

微博@红烧土豆皮

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对孩子来说,有些心理上的疼痛是会超过生理的,这些心理上的疼痛对还未完全成熟的他们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而心理或情绪痛苦可以造成身体的慢性疼痛,在医学上称作“躯体化障碍”。

国外研究发现,就诊于儿科门诊的20%的儿童有功能性躯体症状,此类症状常常是青少年焦虑抑郁症的早期表现。

孩子一旦焦虑致抑郁,就只剩下一条路——他还爱这个世界,只不过不爱自己了。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之前那起“17岁天才少年自杀”的悲剧。

徐誉舒小时候因为很早就很识字、读书而被视作天才。

荆门晚报还曾为他做过一篇特别报道:《徐誉舒——不上幼儿园的孩子》,鉴于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徐爸爸当时就直接把儿子带在身边,并未送幼儿园。

2007年10月9日的荆门晚报

因为成绩优异,小学毕业之后,徐誉舒便被保送进了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毕业再次被保送,继续留在这所学校。

如此“天才少年”,未来应该是顺利而璀璨的吧?然而,徐誉舒的生命却永远地停留在2019年11月13日。

而在死前,徐誉舒曾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他在遗书中说:

我太脆弱,就这样被压垮了。

对不起,我尽力了。在下一次让自己如此失望之前,还是自己早点了结为好。

他在临死前,还在跟这个世界说“对不起”,并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自己“脆弱”。

很多时候,优秀的孩子更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因为他们自省能力强,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变现状。

可怕的是,他们把这种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自我舍弃+自我厌恶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变相自杀”。

任何在我们看来很小很小的事情,对于被禁锢其中的孩子而言,它就是百分百的痛苦。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容易走极端

2017年10月27日,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公开数据表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尝试自杀,平均每10个人里就会有8人自杀未遂。

而在全球范围,自杀已经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学生在学校里自杀的新闻,今年真的出现得太频繁了。

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2020年9月1日,浙江一所职业中学的一名女学生坠楼,经抢救无效身亡。

2020年9月17日,武汉一名初三男生在教室里打扑克,被母亲扇耳光后赌气,跳楼身亡。

不知从何时开始,死亡成了孩子“解脱”的“最好”方法,似乎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因为孩子越来越“失控”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做不了主”,日子越来越“空心化”,每天忙碌又劳累,却不知道为了什么,为了谁?

在孩子感到焦虑和抑郁的时候,父母们往往难以理解。

他们觉得相对于父辈、祖父辈,现在的孩子们物质世界丰富,生活环境平稳安定,没有遭遇过社会动荡和战争,他们为什么会受困于深刻的痛苦?

调查显示,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与物质世界和生活环境的优劣并没有必然联系。

孩子的焦虑和抑郁为什么会成为时代的流行病?

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william stixrud)在《自驱型成长》一书里提出了一种看法:

因为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他们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

制造这种慢性压力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失控感。

孩子失去了对自我情绪的掌控能力,他们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受制于社会和其他人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对自己的认可,而弱化外界对孩子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更容易把握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失控。他们对自己有着顽强的高自尊认知。

最有力的看见是

孩子自己看到自己

一切教育的根本是亲子关系,在我们跌跌撞撞长成大人之前,我们的承受能力没有那么强。

所以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去要求一个小孩。

电影《一一》里说的:“由别人来告诉自己人生该怎么过太可悲了。”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等待一个看见自己的人。但对孩子来说,最有力的看见是自己看到自己。

怎么才能培养孩子这种能力?

第一:培养孩子的高自尊

高自尊孩子的孩子往往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有信心。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客观认识。

在生活中,自我效能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尤其是自我效能感越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大。

所以, 助孩子树立高效能感,维持稳定的自尊非常重要。

孩子拥有高自尊,就能更好地明确自我价值,不太受外界干预以及一些小事的干扰。

第二、学会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始终被爱。

在一次ted演讲中,凯文跟大家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2005年3月11日,来自无线电的消息说有人似乎想在金门大桥上自杀。当凯文骑着摩托车到达现场时,他看见了一位年轻人,凯文·贝希亚

看见老凯文时,小凯文异常警惕,他翻过了人行道的护栏,站在了桥的外侧。

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老凯文一直耐心地在那里听小凯文说着他的抑郁和绝望。

当天,小凯文最终放弃了自杀,决定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后来,老凯文忍不住问他:是什么让你回来,并且再给希望和生命一次机会?

小凯文说:因为你听了。

正如老凯文所说:只要父母在那里,你可能就是孩子瞬间起心动念的那个转折点。

在孩子沉默或者表现异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倾听他们的情绪,让孩子倾述出来,感受到安全。

第三、孩子,你可以不完美,但始终会得到父母完美的爱。

孩子在失败沮丧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迈不过去这个砍,咱们先不迈了好不好?”

因为不管是否迈过去,你都是爸妈最爱的宝贝。

《平民之宴》里,洋子妈妈告诉女儿的那样:

“人总会有一些怎么努力也干不成的事情。有梦想是好事,但是中途如果发现还是不行,那就尽早说出来,没有人会责怪你,笑话你。”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的父母,接受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但我们彼此相爱,支持彼此担负起自己的人生,已经是成为一家人的最理想状态。

最后送一首《玫瑰色的你》给我们亲爱的孩子们:

你告别所有对幸福的定义,

四季中径自盛放也凋零,

你走出千万人群独行,

到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中去。

看人生匆匆,前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

亲爱的孩子,愿我们同享光荣,愿我们的梦永不落空。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